-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小学音乐课堂的功能研究
?
?
姜菲
G623.2A2095-3089(2017)16-0-01
小学音乐作为促进适龄儿童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教育界的不断认可和家长们的越发重视。根据《全日制义务课程音乐标准》,我们简单的讲小学音乐课的定位做如下划分。
1.审美体验价值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主要是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审美,在学习中理解和品味优秀传统音乐,比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气势恢宏的音乐。同时,又能让学生接触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卖报歌》等故事性传唱性较强的经典歌曲。在学习先进音乐文化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区分优秀音乐和低俗音乐,在音乐选择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对音乐课的认识停留在“教孩子唱歌”是片面的。音乐课的真正价值在于聆听音乐、用自己的智慧和肢体表现音乐、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得益于各种音乐表現形式,以音乐特有的趣味性和深厚的内涵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音乐是故事的极佳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交给学生身上一段音乐,更是教给学生一段故事,让学生能够在浪漫与现实之间感受积极的生活态度能给一个人带来的重要影响。
鲍姆嘉通认为:“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1]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应该通过音乐创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需要,同时,学生的不断成长可以反向促进教师课堂建设的高度和效度。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不仅仅是音乐发展的基础,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在某种意义上,音乐创造活动更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小学阶段,音乐创造活动的质量应该是非常有限的,但其价值却非常值得肯定。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以一般以两年为一个单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划分,并且在不同阶段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注意观察学生,并针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做出适当的课堂调整。在音乐课中,受到学生认可和欢迎的音乐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3]我们说,创造的基础是辩证的继承和发展。其先后顺序是不容颠倒的,尤其在小学课堂中,唯有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音乐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扎实基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触,乐于继承。同时,优秀的音乐创造活动又能使学生高效有机的继承和发展优秀音乐文化,在这个角度上说,没有创造也就没有继承和发展。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每次在听了一个晚上的音乐后(我听了四边比才的《卡门》),一个充满决断的见解和突发想法的造成就会到来”。为什么音乐能够如此强烈的激发思维呢?是因为音乐在头脑中可以突破言语的局限,促使人们自由的去思维。对音乐具有这样的价值,很多人往往没有重视。[4]
3.社会交往价值
一般来讲,音乐是群体性活动。比如,交响乐,音乐会等等,尤其在课堂之上,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往往穿插许多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多种打击乐器交替使用,不同部分由不同小组进行分工,在课堂之上就让学生充分了解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与共同努力、彼此配合之间的重要性。这种相互配合的音乐课堂活动,实际上也反映了以音乐为关键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在课堂中熟悉并接受这种合作模式,这也成为音乐课十分独特的互动体验。成熟且成功的音乐教育模式应该是即关注个人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和精神境界的提高,也关注在音乐体验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进步和学生群体之间彼此的理解与和谐。
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这些最能体现地方性民族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无需解释的世界通用语言。我们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民族与音乐之间的必然理解关系,但是相比于语言,音乐则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便可以轻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作为课程资源的地方音乐应理解为,他是与所处文化环境具有共生关系的科学,它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音乐本身、与音乐相关的行为还应包括音乐与其他来意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关系。[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把生产分为物质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两种。前者是人类社会赖以为生的物质基础,后者是人类自身存在和延续的保证。充分了解地方文化,我们就能让学生从小得以纵深学习文化与人类生存意义之间的关系,尽管这种学习的程度是非常微小,但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文化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4.文化传承价值
一般来讲,我们将中国音乐分为民族与通俗。狭义上民族指在具有民族特色,能够体现民族文化、名族情感的地域性音乐。广义上的民族音乐指中国音乐家所创作的的音乐和具有中国五声色彩的音乐。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