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编号
SJ-NW-46-2008
代替
密级
商密3级▲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外装饰板设计规范
2008-08-29制定2008-9
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范是为指导外装饰板设计而建立的,通过该规范达到熟悉设计流程、了解法规、熟悉实验项目、制定合理的性能指标等目的。本规范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给予指正。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分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的版本变动与修订记录
版本号
制定/修订者
制定/修订日期
批准
日期
外装饰板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外装饰板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的一些国家法规和性能要求等内容,以及设计流程、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本规范适用于本规范适用于N1、M1类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11566-1995轿车外部凸出物
ECER26Exteriorprojections/外部凸出物
3设计内容
本章是对设计范围的限定,包括设计输入、设计过程及设计输出的描述。
3.1设计输入
3.1.1市场定位及
根据市场部对整车的市场定位和造型部门的外部效果图、确定外装饰板的风格以及结构组成。
外装饰板对整车起到装饰的作用,同时也能弥补车身因工艺复杂造成的困难从而降低成本。外装饰主要分布在前门、后门及背门上。
3.1.2
根据造型部门所绘制的效果图进行制造可行性分析,并提出意见以供造型部门对效果图进行修改。制造工艺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
■分析产品大小及所需设备和制造工艺
■各部件分块线的控制和质量保证难易程度
■各相关部件的组装方法
■装配工艺及质量保证难易程度分析评估
3.1.3外装饰板装配方式、制造工艺
a)外装饰板一般直接通过卡扣直接卡在车身钣金上,当外装饰板较大,难以装配时要在外装饰板上设计导向柱,见图一。外装饰板上的卡扣布置尽量均匀,防止受力不均,且让外装饰板的边角附近有卡扣,防止外装饰板因变形而翘起。
卡扣导向柱
卡扣
导向柱
图一
b)外装饰板主要制造工艺为注塑成型,表面涂附漆膜,起装饰作用,并提高制品的耐候性,耐水,耐油性和防化学药品性。表面还可以根据造型的要求作成皮纹。
c)在造型阶段就需要对外装饰板的材料以及料厚进行定义。外装饰板的材料一般选用PP+E/P-TD20等,厚度一般在2.5-3.0mm
表一:外装饰板材料性能指标
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比重
0.91±0.02
GB1033-92
拉伸强度(Mpa)
≥15
GB/T1040-92
断裂伸长率%
>70%
GB/T1040-92
弯曲弹性模量(Mpa)
≥850
GB9341-88
悬臂梁冲击强度(23oC)
>25J/㎡
GB/T1843-96
线膨胀系数(-30oC-80oC)
≤15×10-5
GB/1036-89
热变形温度(oC)(0.36Mpa)
≥70
GB1634-79
洛氏硬度(R)
>50R
GB9342-88
3.1.4
在造型和车辆总布置阶段,外装饰板设计人员需要配合其它部门对外装饰板进行可行性分析及校核。
a)法规适应性:需满足国家强制性法规GB11566—1995。
b)安装
c)维修性
3.1.5
图二
表二外装饰板间隙参考值
序号
间隙部位
间隙值(mm)
公差(mm)
1
门下装饰板和翼子板(BL方向)
2.0
±0.5
2
前门外饰板和前门外板(BL方向)
2.0
±0.5
3
门下装饰板和侧围(BL方向)
2.0
±0.5
4
门下装饰板和前门外饰板(WL方向)
4.5
±0.5
5
门下装饰板和前门外饰板(BL方向)
4.5
±0.5
6
前门外饰板和后门外饰板(WL方向)
4.0
±0.5
7
后门外饰板和门下装饰板(WL方向)
7.0
±1.5
8
背门外饰板和后保险杠(WL方向)
6.0
±1.5
9
背门外饰板和背门外板(BL方向)
0
10
背门外饰板和后保险杠(BL方向)
8.0
±1.5
11
背门外饰板和背胎罩(WL方向)
5.0
±1.5
12
背门外饰板和后保险杠(BL方向)
8.0
±1.5
13
背门外饰板和背门外板(BL方向)
0
14
背门外饰板和后保险杠(WL方向)
6.0
±1.5
3.1.
在造型阶段根据设计任务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J-ZQ-1-2006-转向轴电子助力系统开发流程.doc
- SJ-ZQ-2— 2006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开发流程.doc
- SJ-ZQ-2-2006-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开发流程.doc
- SJ-ZQ-3-2007-方向盘间隙设计规范.doc
- SJ-ZQ-4-2007-汽车转向柱万向节相位角确定规范.doc
- SJ-ZQ-5-2007-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计算规范.doc
- SJ-ZQ-6-2007-方向盘下轮缘刚度试验规范.doc
- SJ-ZQ-7-2007 稳态回转分析评价规范_070625.doc
- SJ-ZQ-8-2008-方向盘阶跃输入仿真分析评价规范.doc
- SJ-ZQ-9-2008-踏板总成刚度强度分析规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