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3短诗五首
1.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第1课时《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唐诗宋词,经典“咏”流传;现代诗,风格独特别样红。同学们或许有过这样的感受:现代诗的语言清新隽永,意境含蓄优美,成为人们心灵栖息的港湾,情感自然流淌的湿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在现代诗这片水草丰美的天地,分享诗人沈尹默在霜风寒月的冬夜里的遐想,倾听诗人戴望舒在拜谒友人墓时的寂寞倾诉。
二、教学开展
学习《月夜》
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他积极倡导新诗,是新诗启蒙时期著名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背景链接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是中国新诗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成功联结了新诗与旧诗传统。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白话诗九首,是为中国新诗的起源,其中三首由沈尹默所作,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2.目标任务二:分析意象,理解主旨。
◎圈画《月夜》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它们的象征意义,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意象
象征意义
霜风、月光
萧森的、等待变革的社会环境。
顶高的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念。
“我”
既指诗人自己,也泛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青年。
[参考答案]①古老、传统、固执而迂腐②具有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冬日的夜晚,明月高照,寒风呼啸,“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立,没有依靠。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五四运动”前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的意识。
3.目标任务三:再读诗歌,感受韵味。
◎自由朗读,从语言反常处与新奇点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月夜》全诗每句均以虚词“着”结尾,形成统一的结构韵律,构成反复,并通过第三、四句句子的长短变化,带动诗歌的节奏,读来错落有致。
◎在理解诗歌主题的基础上,探讨这首诗的朗读技巧。
“呼呼”“明明”重读,读出在这清冷、幽远的环境中“我”的寂寞孤独;“顶高”重读,凸显出大树的高大无比、“我”的渺小;“并排”重读,稍加停顿,读出一种平等的感觉;“立”“靠”重读,读出对比,表现出“我”的独立;“着”要读得舒缓自然。
◎再次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全诗只有四行,却清晰地勾勒了一幅“月夜”场景:霜风、月光、高树、“我”,共同构筑了“月夜”的存在。这种看似简单的物象组合,所透露的诗意却是“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象的朦胧感增加了这首诗的整体韵味。
学习《萧红墓畔口占》
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他前期的诗歌多带有象征主义式的迷蒙和幻灭,充满了徘徊和忧郁的情绪,后期则较为明朗。1927年发表成名作《雨巷》,传诵一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
◎背景链接
萧红(1911—1942),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老家在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指即兴作诗词,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2.目标任务二:分析内容,把握情感。
这是一首“伟大的诗篇”,诗句简短却意味深长。请品味诗句,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一句中,“六小时”“长途”说明了什么?这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六小时”表明时间之长,“长途”表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说明了悼念之行颇为不易,表现出诗人与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诗人写“红山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红山茶的花性花品,正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写照——凌寒高洁、冷艳不群、坚忍不屈、执着奔放。“红山茶”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萧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