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母题练(一)  登高+蜀相+登岳阳楼.docxVIP

母题练(一)  登高+蜀相+登岳阳楼.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3/NUMPAGES4

母题练(一)《登高》+《蜀相》+《登岳阳楼》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解析:C“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错误,从诗中来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应是对自己艰难处境的感伤。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不是“怨天尤人”。

2.[炼字与炼句]请简要赏析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①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渲染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②写出了秋季自然景象之悲凉,烘托出人生之艰难。

3.[意象与意境]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作者仰望萧萧而下的落叶,俯视奔腾不息的江水,“无边”“不尽”,透露出沉郁悲凉之感,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了无处不在的悲秋之气。

4.[情感与态度]根据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两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①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②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③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④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5.[比较与鉴赏]本诗尾联中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两处运用的共同意象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两处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①共同意象:白发。②抒情方式不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直抒胸臆,表达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间接抒情,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通过自嘲早生华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6.[技巧与手法]本诗是杜甫客居夔州时登高所作,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就本诗写一则短评,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本诗前两句写景。运用了“风”“天”“猿”“鸟”等意象,将深秋之物的悲凉体现出来,借此景来渲染凄凉、悲壮的情感,为全诗“悲”的格调奠定基础。第二联描写深秋时树叶纷纷落下,长江依然汹涌滚动的场景。生命的衰落与自然的永恒形成强烈反差,更凸显出生命轮回、自然永恒的哲学思想,这两句情景交融,以悲景写悲情,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悲怆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12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诗人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此诗自祠写起,因武侯祠而思蜀相,也是理之必然。

B.首联以问引起,开门见山,一问一答,自开自合;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日景色;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全诗“起承转合”,章法自然、完美。

C.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今不如昔的特定心境。

D.诗句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颈联对诸葛亮的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

解析:C“今不如昔”错,应为“凭吊古人”。

8.[炼字与炼句]“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①“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②“寻”为下面的诗句张本叙事,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③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报国之志的感慨。

9.[炼字与炼句]“柏森森”三字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①写了武侯祠周围的环境,柏树茂盛,表现了祠堂的庄严肃穆;②柏树象征了诸葛亮忠贞、高洁的品格;③渲染了气氛,表达了诗人参拜时内心的崇敬之情。

10.[炼字与炼句]古人评诗时常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