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土地的誓言”。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学习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关于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是其代表作。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关于作者——“端木蕻良”名字的由来30年代的中国,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日本侵华战争把中国折腾得千疮百孔。曹汉文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国民党迫害,在写完小说之后,突发奇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改成谐音“端木蕻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创作背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请你跟我这样做请大家伸出双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正站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脚下是丰富的物产,空气中弥漫着大地的芬芳。现在,请你们用双手去拥抱这片土地,感受它的厚重与温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慢慢睁开眼睛。我相信,通过刚才的体验,大家对土地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面对沦陷的故乡时,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的《土地的誓言》。请你跟我这样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认识生字挚痛白桦林亘古默契田垄镐头辘辘丰饶污秽嗥鸣怪诞泛滥山雕誓言胸膛山涧高粱斑斓缠绕埋葬土壤禾稻耻辱zhìhuàgènqìlǒnggǎolùráohuìháodànlàndiāoshìtángjiànliánglánràorǎngdàorǔzà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词语解读挚痛:诚恳而深切。标直:笔直。嗥鸣:(野兽)大声嚎叫。谰语:没有根据的话。亘古:远古。污秽:肮脏的东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文章赏析认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两段内容5min时间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文章赏析内容概况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文章赏析标题为什么叫“土地的誓言”呢?这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同时能把作者的个人情感放大,引发读者的共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文章赏析作者在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物产、景色?有什么作用?白桦林、鹿群、马群、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文章赏析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呢?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文章赏析思考:与同桌互相讨论,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5min时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土地的誓言》文章赏析解答:采用了意象铺排的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