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配合物”为例.docx

2024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配合物”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配合物”为例

一、问题提出

笔者经过对我县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深入调研,发现当前我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侧重于孤立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不足。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面展现了学科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教学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设计以及学生层次,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深入挖掘学科本质,坚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导向。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倡导要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的日常学习评价,化学的日常学习评价不能游离于化学的教与学之外,应与化学的教与学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深度整合教学、学习与评价三个环节,成功构建出更为多元且全面的化学教学课堂,有效协助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化学概念进行系统梳理,并促使这些概念在化学实验中得到充分应用。同时,该模式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评价反馈,以推动教师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程的加速。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三单元第四节“配合物”为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科学设置各个教学环节,并将评价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实现“教、学、评”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诊断与发展,力求真正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中“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的主题内容要求和主题学业要求,细化和解读出本节课的课时内容要求和课时学业要求(见表1)。

(二)教材内容分析

“配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三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教材通过四个实验中的具体配合化合物,介绍了配位键及其特点配位化合物的概念。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配合物的结构特点。

(三)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年级下学期的学子们,在知识层面上,他们得以从原子轨道、轨道杂化、价电子互斥理论等多个维度,重新审视并深化对共价键本质及其特性的理解;同时,借助电负性数据的运用,他们得以从定量分析的视角,进一步明晰离子键与共价键之间的差异性。在思维培养上,通过《反应原理》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平衡移动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新探索共价键与离子键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形成了运用模型构建与模型认知的方法,来剖析问题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能力塑造上,学生们已经具备设计并实施简单实验、开展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他们普遍养成了良好的思考与合作讨论的习惯,拥有丰富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展现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制定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3-2】,让学生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能分析简单配合物的成键特征。

2.通过【实验3-3】、【实验3-4】和【实验3-5】,能运用配位键解释配合物的某些典型性质,感受化学在创造新物种方面的巨大贡献。

3.学会利用配合物的知识预测不同配合物的性质,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阅读资料卡片,能举例说明配合物在生物学、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4.通过应用所学配合物的相关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制定评价目标

1.通过在【实验3-2】探究活动中进行交流(师生、生生)和互评(师生、生生),诊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现象的能力,以及形成知识的水平。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旨在精准评估并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同时致力于培育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探讨化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旨在诊断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化学社会价值认知水平。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任务一:初探配位键

[师]某同学在购买食盐时仔细看包装,发现包装上配料表中写着含有亚铁氰化钾{K4[Fe(CN)6]}。该同学结合以了解的化学知识:氰化钾是有剧毒物质,他在网上一搜索,发现有人认为食盐里的亚铁氰化钾在水溶液中会生成剧毒物质氰化钾,是真的吗?

[生]假的、真的、处于迷茫状态。

[师]究竟是真还是假呢?实验让你眼见为实,本节课就请大家先跟随老师先学习配合物的相关知识后,再来解开这个谜团。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95,阅读实验3-2并进行实验探究。

[生]阅读、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停止实验,下面请同学来回答问题。

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我们观察到两位同学对实验中氯化铜溶液颜色存在差异,差异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0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付费阅读确认后再下载,谢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