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精品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国论》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梳理并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丰富文言知识积累。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及多种论证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并体悟本文借古讽今、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梳理归纳,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二)走近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四川眉山人。27岁因应试不中,便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率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欧阳修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诵,文名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明快酣畅,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将他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他为“老苏”。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三)文体知识: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本文属于史论文。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四)历史背景

在战国七雄争霸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由于各国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此时,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

(五)正音辩形,明确句读。

六国互丧(sàng)率赂秦(shuàilù)洎(jì)牧以谗诛

思厥先祖父(jué)暴霜露(pù)奉之弥繁(m?)

与赢(yǔyíng)革灭殆尽(dài)下咽(yàn)

胜负之数(shù)当(tǎ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liáng)为国者(wéi)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细读文本,梳理文章思路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找到本文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和结论,并填写到老师给出的表格内。

(PPT展示表格)

明确: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劈头就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接下来,本段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即“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与“不赂者以赂者丧”。其中,分论点一直接承接中心论点,解释为什么“赂秦”就会亡国。分论点二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回答了”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疑问,使论点无懈可击。最后再次重申自己的论点,可以说,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作者论点非常明确。

紧接着,第2、3两段分析问题,层层深入,反复论证,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2段紧接上文,阐述为什么诸侯以土地赂秦必然会自取灭亡,“秦以攻取之外……固不在战矣”三句,将“秦不战而得到的土地与六国诸侯所丢失的土地”进行对比,论证了“非兵不利,战不善”的道理。接下来“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四句,用先人开辟土地的艰难与后人割让土地的轻易对比,从侧面说明不能赂秦的道理,用“一夕安寝”和“秦兵又至矣”对比,说明赂秦的灾难性后果,更为有利的证明了割地赂秦并不可取。最后用“诸侯之地有限”和“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对比,说明正是赂秦导致“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第3段论证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深刻分析了齐、燕、赵三国不赂秦而破灭的情况。第一层谈论齐国,虽“未尝赂秦”,但亲近秦国而不帮助五国,所以,五国一旦破灭,它必然也要被暴秦所歼灭。第二层分别论证“燕赵之君”的“义不赂秦”。这两国都能守土抗秦,但燕太子丹“以荆卿为计”,这才加速了灭亡;同样,由于赵国用武不终,良将李牧被诛,这才“邯郸为郡”,国家灭亡。作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