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学设
计
中宁县第二中学李薇
一、教材分析
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不同的感受器对外界的刺激有不同的感知。“耳与听觉”
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中的第二部分内容。
由于耳是人体从外界接收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突出的
作用,有关耳的知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在这前面学生刚学习过“眼与视觉”,在日常
生活中学生对耳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材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
的结构。课本安排了观察耳的结构,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插图,阐明外耳、中耳、内耳各
部分构造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
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教材还针对青少年的实际,提倡注意用耳卫生,认同耳的卫生保
健的重要性,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耳和听觉的意识,养成良好的
生活和卫生习惯是有帮助的。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模型的形式展现
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
和责任心教育非常必要。教师在设臵课堂教学时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学习
实用文档
兴趣,用创设情景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汲取知识。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②.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2、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耳的结构”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对比学习“眼与视觉”与“耳与听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③.通过
分组讨论“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第2/6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
1.耳的结构与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五、教学难点
1.内耳的结构及功能;2.听觉的形成。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观察、组装模型,探究法、讨论归纳法七、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耳的结构模型、听觉形成挂图学生活动:预习并搜集有关耳的卫生保健资
料八、教学过程
实用文档
第3/6页
第4/6页
九、板书设计
§15.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第5/6页
鼓膜:随声波产生振动并带动听小骨振动中耳鼓室:内悬听小骨,并有咽鼓管连通
与咽听小骨:放大振动并将振动传至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实用文档
前庭
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二、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
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三、耳的卫生保健
1.保护好外耳道和鼓膜
2.遇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3.预防中耳炎十、教学反思
《耳和听觉》这节课的重点是耳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听觉的形成。关于耳的结构和功
能先让学生阅读书本上的图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个初步的认识。再重点分析一些生
活中常用做法中蕴涵的科学原理,如听到巨响为什么要张大嘴巴,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船、
晕车,挖耳朵为什么也会导致耳聋等,从而强调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进一步引发学生
对科学的关注与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感体
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本节课主
要通过自主探究、模型组装、问题启发等,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自主解答问题的
能力、动手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前课后的情感呼
应中加深了学生对关注健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感感悟。
实用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