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教案 项目七 学习迁移.docx

教育心理学 教案 项目七 学习迁移.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七学习迁移

一、目标与任务

本次教学

项目

项目七学习迁移

学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地点

主讲教师

思政理念

学习迁移现象早在2000多年前就引起了我国古代学者们的注意,并在学习和教学中得以应用。学习迁移作为现代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

教学

目标

知识

目标

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实践意义,理解学习迁移的相关理论

技能

目标

学会知识和技能等的正迁移,掌握更多学习方法

素养

目标

主动探索,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实践意义,理解学习迁移的相关理论;学会知识和技能等的正迁移

难点

主动探索,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任务分解

任务一学习迁移概述

任务二学习迁移理论

教学

方法

讲授法、点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

媒体

教材、课件、教案、多媒体、投影仪

二、教学进度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时间

(分钟)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情境导入

一个后生来到一座寺庙,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想以此考考老师父,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为何团团转?”老师父随口答道:“皆因绳未断。”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后生接着说:“我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但它转过来转过去都未能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师父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思考:通过这个案例,你认为学习迁移的作用是什么?

检查预习;

板书

思考

新课

讲授

任务一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经验对另一个情境的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

简而言之,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既包括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对新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已经形成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对新学习的影响。

例如,加法的学习影响乘法的学习、练毛笔字影响写钢笔字、在数学运算时错误使用正数的规则、运用四则运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运算问题,这些都属于学习迁移的范畴。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

根据迁移的性质,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积极的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以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正说明了教学对正迁移的追求。

2.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消极的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的产生常发生在两种学习似是而非的情境下,学生因混淆而不能明辨产生的结果。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并非只有单纯的正迁移或负迁移。有时两种学习之间可能是正迁移,而有时又可能是负迁移。

(二)根据迁移的内容分类

根据迁移的内容,迁移可分为知识迁移,技能迁移,情感、态度和习惯的迁移。

1.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是指发生在知识学习领域的迁移。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有的知识经验

和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因此,知识迁移又可以分为知识经验的迁移和认知迁移。

知识经验的迁移是指新学的知识经验和已学的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认知迁移是指在人脑的知识结构中发生的迁移。

2.技能迁移

技能迁移可分为认知技能的迁移和动作技能的迁移。

认知技能是一种认知性的内隐操作过程,而动作技能则是一种肌肉性的外显操作过程。

3.情感、态度和习惯的迁移

情感、态度和习惯的迁移是指一种情感、态度和习惯对另一种情感、态度和习惯的影响。

案例

某小学五年级一位教师讲授“减法性质”,学生第一次接触简便计算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加法的两条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还有乘法的三条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应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这节课应该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在练习的时候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并未像书上一样先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再通过比较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而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老师带了20元,买了两件文具,一件4.37元,另一件0.63元,你能帮老师算算还剩多少元吗?

有的学生列式计算:

20-4.37+0.63=20-(4.37+0.63)

=20-5

=15

结果很明显,学生在计算时出现了错误。下课后一起总结评课的时候,我们大家认为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了书上的例题3:

9+3.6+6.4+1.1=(8.9+1.1)+(3.6+6.4)

=10+10

=20

个别学生没有理解加减法连加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