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hineseFolkDance

学分:1.5

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先修课程:舞蹈3.4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

授课对象:音乐学(师范)

教学单位:艺术学院

修读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舞蹈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课程。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舞蹈才能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主要学习中国民间民族舞蹈小剧目,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完成蒙族和维族舞蹈小剧目的内容和学习。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舞蹈常识能够掌握专业的、系统性的舞蹈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对音舞蹈的兴趣与热忱。

课程目标2: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方法,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地域服饰特点,从而更好的掌握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律动特点,具备舞蹈专业技能。能够结合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特征进行舞台表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课程目标3:具备一定的舞蹈与审美能力,能够进行民族舞蹈鉴赏、能够结合音乐风格,进行基础的舞蹈创作,具有良好的舞台方位感和自审意识,逐渐形成较高的审美情操、艺术素养和舞台表现能力,为学生走上讲台、舞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2.3音乐热忱:具有对音乐的兴趣与热忱,能够自觉进行音乐学习。

课程目标1

M

3.2音乐技能:具备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能够结合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特征进行舞台表演,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课程目标2

H

3.3审美创编:具备一定的音乐聆听与审美能力,具备基础的舞蹈创作能力。

课程目标3

M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蒙族舞蹈小剧目

(1)体前交替柔臂:右手提腕,经肘部发力,从肩、肘、腕、掌到指尖的动作过程。

(2)旁平位交替柔臂:双手放于旁平位略靠前,动作要求同体前柔臂。

(3)软手:右后踏步,右手斜上位,左手胸前曲臂,由手腕带动下压到平掌,架肘而后压腕提腕,指尖触摸手心。

(4)体前摆臂:双手掌心相对,体前左右摆动,身体随动。

(5)交替硬腕:双手自然手形,右手提腕左手压腕,右手压腕左手提腕。

(6)单手勒马式:右手拇指冲叉腰,左手握空拳伸于体前,沉肘、压腕。

(7)弹压肘:肘下压,手指松弛上弹,一拍完成,重拍向下。

(8)前垫步:右脚前迈,左脚迅速跟上成左后踏步,右脚再向前一步。

(9)平步:双膝微屈,双脚交替脚掌蹭地行进。

1.教学要求:(1)理解蒙族舞蹈文化,服饰、地域特点对其舞蹈动作的影响。

(2)掌握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律动特点。

(3)掌握组合重难点,能动作规范,节奏准确,情绪饱满的完成整个组合。

2.教学重点:(1)蒙族硬腕与基本步伐练习。

(2)蒙族舞蹈柔臂软手练习。

3.教学难点:(1)做交替硬腕动作强调腕部的顿挫感,干脆利落。

(2)平步要求膝盖微屈,保持平稳往前行进。

(3)做柔臂动作及软手舞姿时,呈现连绵不断的波浪式活动。

14

线上

线下

混合式教学

讲授

示范

练习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2

维族舞蹈小剧目

(1)点颤动律:以右为例,右脚掌点地同时双膝向下颤膝一次,右脚腕放松,脚掌自然稍离地,双膝向下颤膝一次。

(2)波浪手:双手从握空心拳,由掌根、掌心、指根到指尖一节节展开成掌形,在一节节收回至空心拳。

(3)原地进退步:右脚脚掌向前上步,左脚原地踏一步,随后右脚撤步回至正后方,左脚原地踏一步。

(4)原地跺步:以右为例;右脚起,右脚跺地重拍在下,随后左右左三次脚平均踏于地面。

(5)行进跺步:以右为例;右脚起,右脚跺地重拍在下,随后左右左三次脚平均踏于地面向2、8点行进。

(6)垫步:(以右为例)右脚向左一步,脚跟着地,左脚脚掌着地,重心在中间,横线移动。

(7)弹指手:双手于前斜上位,手型掌型手,指尖带动向上弹,重拍向上。

(8)点蹉步:(以右为例)在磋步基础上,右脚起前脚掌点地,重拍在下,左右脚交替完成。

(9)巴郎舞姿:右手手型握拳,大拇指打开翘起,左手叉腰,右手像摸着胡子由右至左一拍到位停在左脸颊旁,脚下正部脚尖与身体对8点。

(10)行礼舞姿:左手背手,右手掌型手扶于左肩前,脚下正部位,微含胸低头。

(11)握拳手型:再团手的基础上,大拇指打开翘起,其余四指指尖靠于掌心。

1.教学要求:(1)理解维族舞蹈文化,服饰、地域特点对其舞蹈动作的影响。

(2)掌握维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律动特点。

(3)掌握组合重难点,动作规范,节奏准确,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