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397—
第13卷第5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Vol.13No.5
2015年10月
JournalofChinaInstituteof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Research
October,2015
文章编号:1672-3031(2015)05-0397-04
水利工程污损生物沼蛤的附着特性研究
魏小熙1,2.3,刘德富1,2,3,张佳磊1,3,杨正健3,杨林3,万晓安3
(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宜昌443002;
2.湖北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3.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近年来,水利工程遭受沼蛤污损的问题日益突出。污损生物沼蛤附着于输水管道等水工建筑物后会腐蚀附着面,降低管道等输水建筑物的过流能力,使阀门、闸门等关键设施启闭困难,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营。文章通过实验分析了沼蛤的几何特征及附着特点,探讨沼蛤附着特性及基于附着特性的生态防治措施。研究表明,沼蛤体长与体宽、体高呈线性相关,体长与体重呈指数相关;黏附率与基质粗糙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基质越粗糙越易附着;附着基质粒径小于10mm时能够明显抑制沼蛤黏附。
关键词:沼蛤;几何特征;附着特性;生态防治
中图分类号:TV67文献标识码:Adoi:10.13244/ki.jiwhr.2015.05.014
1研究背景
沼蛤(limnopernafortunei)属双壳纲、异柱目、贻贝科,俗称淡水壳菜,是一种入侵型污损生物1。沼蛤最早发源于东南亚地区,其后入侵到我国香港、台湾、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等地区(2-31,韩国、日本具有结冰期及低温气候的地区也发现了沼蛤。沼蛤向上游水域或远距离入侵的主要媒介为船舶3,我国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连接了南北水系,为沼蛤的入侵提供了新的可能通道,目前水利工作者和相关部门对于入侵型污损生物沼蛤的预防和治理不够重视,往往是发现沼蛤危害后再治理,其一旦入侵,会对输水工程造成严重危害,基本无法根除,因此,已建或拟建的水利工程应重视入侵型污损生物的预防。国外对沼蛤的生物学特征研究较完善5-8,其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担轮幼虫、面盘幼虫、踯行期幼虫、稚贝、成贝。国内对沼蛤的研究主要在于生理习性方面I?-10],湖北地区沼蛤繁殖周期为一年两次至三次,雌雄同体或异,从受精到性成熟只需6个月3,每次可释放一千多个幼虫;寿命一般在3~5年,有些地区寿命甚至会达到10年以上;成年个体长度一般在20mm±5mm,平均生长率为0.4~3.5mm/月12-13。
沼蛤主要危害特征在于入侵性及极难治理的特性,入侵后可造成水利工程生物污损,生物污损指“藻类、贝类等大量污损型附着生物入侵到水工建筑物及生产设备中高密度附着生长,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1?-171。沼蛤附着在输水管道等水工建筑物表面后会增大建筑物表面粗糙度、减小过流能力,闸门、过滤网、阀门等关键部位大量附着后易造成闸门启闭困难、堵塞过滤网及阀门等,并且其大量死亡后会严重污染水质18-19。沼蛤防治普遍采用化学试剂灭杀及物理方法去除的措施,生态防治应用较少。沼蛤在不同的基质表面附着特性不同,根据沼蛤对附着材料的喜好特点,可在需要防止附着的水工建筑物区域设置不利于其附着的材质预防附着,或者设置沼蛤喜好附着的材料诱导附着后去除。徐梦珍研究指出,沼蛤喜好附着的基质为竹质材料,柔性材料次之,沼蛤之所以表现出
收稿日期:2015-04-3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460601);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质富营养化不利影响及其对策研究(SGXY-2014FJ04-158);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中心开放基金项目(KF2013-12);科技部2014年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2014DFE70070)
作者简介:魏小熙(1989-),男,硕士生,主要从事生态水利研究。E-mail:244896757@
通讯作者:刘德富(1962-),男,湖北枝江人,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水利研究。E-mail:dfliu@
水利工程污损生物沼蛤的附着特性研究魏小熙刘德富张佳磊杨正健杨林万晓安
—398—
不同的附着偏好性是由材料的粗糙率、材质、表面结构特点等决定的。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附着基质上沼蛤的附着特性,探讨其附着机制及利用其附着特性的生态防治措施。
2材料与方法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