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不稳定共存K1K2/α21,K2K1/α12N1继续增长,N2也继续增长N2和N1出现不稳定的平衡点K1/α12K1K2/α21K2N1N2·*稳定的共存K1K2/α21,K2K1/α12N1超过环境容纳量而停止增长,N2也超过环境容纳量而增长N2和N1被出现稳定的平衡点K1/α12K1K2/α21K2N1N2·*生态位(niche)是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多维生态位空间(multidimensioanlnichespace):影响有机体的环境变量作为一系列维,多维变量便是n-维空间,称多维生态位空间,或n-维超体积(n-diensionalhypervolume)生态位。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niche):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称为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realizedniche):生物群落中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生态位温度温度温度猎物大小猎物大小取食高度*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资源利用食物大小被食数量物食物大小食物大小ABCababba*生态位分化竞争排斥(competitiveexclusion)原理:高斯(Gause)认为共存只能出现在物种生态位分化的稳定、均匀环境中,因为,如果两物种具有同样的需要,一物种就会处于主导地位而排除另一物种。生态位重叠(nicheoverlap):两物种生态位空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称生态位重叠。生态位漂移(nicheshift):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生态位漂移。性状替代(characterdisplacement):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性状的变化,叫性状替代。生态位分离(nicheseparation):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竞争释放(competionrelease):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捕食捕食(predation)可以定义为摄取其它个体的部分或全部作为食物。捕食者包括:典型的捕食者、草食者、寄生者。捕食者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食性的特化与泛化:根据捕食猎物种数的多少,某些捕食者是特化种(specialist),对食物的选择非常强;而另一些是泛化种(generalist),对吃几种类型的猎物。草食性动物一般比肉食性动物更加特化。动植物寄生者都是特化种。**食草作用食草动物对植物的危害植物受食草动物的“捕食”的危害程度随损害的部位、植物发育的阶段而异。植物的补偿作用植物因食草动物“捕食”而受损害,但植物不是完全被动的,植物有各种补偿机制。植物的防卫反应食草动物的还能引起植物的防卫反应,如产生更多的剌(机械防御)或化学物(化学防御)。植物和食草动物的协同进化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发展了防御机制,以对付食草动物的进攻;另一方面,食草动物亦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如形成解毒酶等,或调整食草时间避开的有毒化学物。植物一与食草动物种群的相互动态*寄生寄生(parasitism):一种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情况。社会性寄生物(socialparasites):不通过摄取寄主的组织获益,而是通过强迫寄主提供食物或其他利益面获利。如杜鹃的巢寄生等。寄主-寄生物协同进化寄生物与其寄主间紧密的关联经常会提高彼此相反的进化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寄主对寄生反应的进化会提高寄生物的进化变化。***共生互利共生(mutualism):不同种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互利共生的类型:仅表现在行为上的互利共生,如鼓虾和丝鱼段鯱鱼包括种植和饲养的互利共生,白蚁和真菌有花植物和传粉动物的互利共生,蜜蜂和植物动物消化道中的互利共生,反刍动物和胃纤毛虫高等植物与真菌的互利共生,菌根生活在动物组织或细胞内的共生体,纤毛虫和藻类偏利共生:仅对一方有利的共生,如藤壶附着在螺壳上,鮣鱼附在鲨鱼腹部*******K-对策的优缺点:优点:种群的数量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此值,因此,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小;具有个体大和竞争能力强等特征,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缺点:由于r值较低,种群一旦遭到危害,难以恢复,有可能灭绝。K-对策的优缺点*SXr-对策K-对策种群数量Nt种群数量Nt+1●●●r-对策和K-对策种群的增长曲线比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合集(非AI生成).ppt
- 《环境影响评价》第10讲 公众参与-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讲 总论-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普通微生物学》第3章 真核生物的形态和构造-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普通微生物学》第4章 病毒和亚病毒-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普通微生物学》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普通微生物学》第9章 微生物生态-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普通微生物学》第10章 感染与免疫-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生态学》第2章 生物与环境-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生态学》第4章 群落生态学-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