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的回顾与思考。这一章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及三角形的证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三角形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但仍需加强对三角形分类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学生需要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以及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分类,以及三角形的证明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证明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三角形的性质。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提高运用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教案、PPT、教学素材。
准备三角板、直尺、圆规等教具。
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供学生探讨。
七.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
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通过PPT和板书,总结出三角形的五个基本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90°、45°、45°、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操练(10分钟)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如:判断一个四边形能否转化为一个三角形,说明理由。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三角形证明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证明能力。
拓展(10分钟)
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决。如: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长和一条直角边长,如何求另一条直角边长?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以及证明方法的运用。
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性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课后整理)
整理本节课的主要板书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性质、分类,以及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总计50分钟。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和评价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一、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注重巩固环节,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提高了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掌握程度。
拓展环节的设计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氛围较好,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思路不清晰、证明方法不熟练的现象。
二、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问题:在导入环节,学生对生活中三角形的关注度不高,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解决办法:在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三角形实例,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等,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问题:在操练环节,部分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掌握不够熟练,难以完成练习题。
解决办法:在操练环节,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问题: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难以理解,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决办法:在拓展环节,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教师再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在家庭作业环节,部分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掌握程度不高,导致作业完成困难。
解决办法:在课后,可以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改进措施
加强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3.2用图象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1.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3.2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3.1变量之间的关系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1.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3.3.2用图象表示变量间的关系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4用尺规作角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2.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1 Unit 2 I'm Wang Lingling and I'm thirteen years old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1 Unit 1 Nice to meet you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Unit 1 Is this your mum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Unit 1 Is this your mum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1 Unit 3 Language in use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1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Unit 3 Language in use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3 Unit 1 There are thirty students in my class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3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4 Unit 1 We’ve got lots of apples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