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六班级上册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知道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知道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思维: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猎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探究实践:
1.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态度责任:
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试验等科学活动。
3.养成乐观参与交流、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与证据间的联系。
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的解释结合起来。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展示班级记录表,帮忙学生回顾上一节课中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几种假设。
2.引导学生说出每种假设的根本区别就是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状态不同,从而聚焦到研究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主题中来。
3.历史上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板书)
课
程
学
习
二、探究
探究一: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
1.讲解: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心说”,影响了欧洲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2.阅读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比较他们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
3.比较两种学说,谁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你的依据是什么?
探究二:模拟试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1.改进地球模型
a.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
b.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的小圆片。
c.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模型自转
d.画图记录下我们的观察结果,连续的组图会使我们的解释更加清楚。
2.学生进行模拟试验,并从地面观察的视角来观察不同的小圆片在地球自转过程中的昼夜交替过程。
三、研讨
1.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他们如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
2.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试验与前一次模拟试验有什么不同?
与前一次试验相比的不同之处是证据更加充分;试验条件不同,增加了地轴;增加反光的小圆片,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且自转时,地球模型上的昼夜变化;等等。
3.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认为昼夜现象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而形成的。
课堂
小结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关于地球的运动,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证明了地球的自转。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设计
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地心说证据:地球上看
日心说证据:
1.有长期的观测数据支持
2.伽利略通过观测也证明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3.傅科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缘由是:地球自转
教学反思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觉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为了确定这一关键信息,本课补充了新证据: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可以排除“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改进原有模型,再做模拟试验,最终得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