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科教案

备课人

科组年级

四年级

备课单位

中心小学

第七单元

第22课

教学课时安排(节)

2课时

课题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已具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由于没有切身的经历和情感的储备,缺乏透过文字表面体悟背后的情感,领悟其间的内涵。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知识与能力

学习作者因果关系的表达(构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

阅读中借助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借助查资料的方法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树立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阅读中借助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借助查资料的方法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树立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美好回顾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美好研读

任务一: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

(1)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伯父让他没事不要到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去玩,这让他疑惑不解。

(2)周恩来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的亲人被外国人汽车轧死后,却无处说理。

(3)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任务二:讨论交流:你能不能用一个简短的句子说出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中华不振

1.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就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简单介绍了周恩来的出生、他十二岁来到沈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2.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两个反问句,看似简单明了的问题,却让人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对于爱问问题的周恩来来说急于想知道答案。

3.这个故事的结尾说“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了么?

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都没人管。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困难,而外国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我们中国人。

4.比较:①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②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

第一句中写到的场景是“热闹非凡”,而中国的妇女在“哭诉”。

5.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从“不但不”“反而”能看出中国巡警的可恶。

6.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从这个反问句能看出围观的中国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7.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从这个比喻句能看出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内心很焦灼,他急切地想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和人民。

8.有的人说:“为家父而读书。”

有的人说:“为明理而读书。”

也有的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周恩来的发言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9.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为之一振”“竟然”能看出魏校长听到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感到很意外,很吃惊,很骄傲,很佩服!

10.周恩来的志向和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

其他同学亲人、为明理、为做官。

他们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任务三:这个故事和之前的故事之间,怎么联系起来呢?

用因果关系的方式,把这三个故事串起来。“振兴中华”就是串联这个故事的一条线索。

美好小练笔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美好总结

今天咱们学习了周恩来少年励志的故事,很激励人对不对,同学们有没有收获?

美好作业

推荐阅读:《群众也在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之窗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小学教育之窗主要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定制服务;还提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定制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