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牙周病学--概述
第01讲牙周疾病的始动因子,局部和全身促进因素
流行状况
35~44岁年龄组的牙周探诊出血检出率为87.4%,牙石检出率仍高达96.7%
牙龈炎在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率为70%~90%。龈炎最早可见于3~5岁的儿童,12岁年龄组的牙周探诊出血率为58.4%,15岁组的牙周探诊出血率为64.7%
牙周炎多为轻至中度。牙周炎病损表现还有部位特异性。
牙槽骨吸收程度
邻间区重于颊侧和舌侧,上颌重于下颌
前牙区则是下前牙重于上前牙
最易受累的为下颌切牙和上颌磨牙,其次是下颌磨牙、尖牙和上颌切牙、前磨牙,最少受累的为上颌尖牙和下颌前磨牙。
分类演变
1989年分类法
成人牙周炎
早发性牙周炎(青春前期、青少年和快速进展性)
伴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和顽固性牙周炎等。
1999年分类法
慢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坏死溃疡性牙周病
牙周脓肿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发育或获得性异常和状况
2018年分类法——牙周炎分期
分期
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严
重
附着丧失
1-2mm
3-4mm
≥5mm
≥5mm
骨吸收
冠1/3
冠1/3
中1/3及以上
失牙
无因牙周病失牙
失牙≤4
失牙≥5
复
杂
PD≤4mm
水平吸收
PD≤5mm
水平吸收
PD≥6mm
垂直吸收≥3mm
根分叉Ⅱ或Ⅲ度
咀嚼功能障碍
继发性创伤
咬合紊乱、移位
余留牙<20
局限型<30%,广泛型、切磨牙型
2018年分类法——牙周炎分级
分级
A级慢速
B级中速
C级快速
初始标准
骨丧失或附着丧失
超过5年无证据
超过5年<2mm
超过5年≥2mm
骨吸收/年龄
<0.25
0.25-1.0
>1.0
表现
大量菌斑
低水平破坏
菌斑与破坏程度相称
破坏程度超过菌斑沉积量
调节因素
吸烟
不吸烟
吸烟<10支/天
吸烟≥10支/天
糖尿病
正常
糖化血红蛋白<7.0%
糖化血红蛋白≥7.0%
牙周病学
牙周病病因学
牙周疾病的病因学
始动因子——牙菌斑生物膜
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由细菌和基质组成
牙茵斑生物膜
紧密附着、抵抗杀灭、营造合适的微环境。
获得性薄膜形成
细菌黏附和共聚
斑成熟
12小时可被菌斑显色剂着色,9天形成生态群体,10~30天成熟达高峰。
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实验性龈炎的发生与菌斑堆积的情况有关
·流行病学调查
·机械除菌或抗菌治疗有效
·动物实验研究
·宿主免疫反应
·龈上菌斑、龈下菌斑(附着性龈下菌斑、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菌斑分类
接触组织
优势菌
致病性
龈上菌斑
釉质或龈缘处
G+需氧菌和兼性菌
龋病、龈炎、龈上牙石
附着性龈下菌斑
暴露在牙周袋内的根面牙骨质
G+兼性菌和厌氧菌
根面龋、根吸收、牙周炎、龈下牙石
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龈沟上皮、结合上皮、袋内上皮
G-厌氧菌和能动菌
牙周炎、牙槽骨快速破坏(进展前沿)
牙菌斑细菌之间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
·龈下细菌分为6种微生物复合体
第一复合体(红):与牙周炎紧密相关的菌群:福赛坦纳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
第二复合体(橙):与牙周炎紧密相关的核心群: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变黑普氏菌和微小微单胞菌等;
第三复合体(黄):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轻链球菌、格登链球菌及中间链球菌等组成;
第四复合体(绿):3种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简明弯曲菌、侵蚀艾肯菌、伴放线聚集杆菌;
第五复合体(紫):小韦荣菌和溶齿放线菌;
第六复合体(蓝):放线菌。
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牙周微生物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
·引发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
牙周微生物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革兰氏阴性的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
·牙周定植、存活和繁殖;
·入侵宿主组织;
·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功能;
·损害宿主牙周组织:
导致宿主组织损伤的细菌物质包括:菌体表面物质(内毒素等)、有关的致病酶、毒素、代谢产物。
微生物引发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
·免疫应答的间接作用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牙周疾病的病因学
·始动因子——牙菌斑生物膜
·慢性龈炎:放线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