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仅听“一面之词”报道“连环失实”
作者:杨蔚刘景景?时间:2016-03-03
【编者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语对于今天的记者工作来说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来自多个新闻消息源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帮助记者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新闻的真相,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来自几方的声音得以在相互佐证、矛盾或对照中赋予新闻以别样的意义。而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一些记者对于单一的新闻源过于信任,没有经过向他方的求证就草率成稿,从而造成了新闻的部分或严重失实。
“新闻爆料者”是新闻采写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许多独家好新闻的诞生都是从爆料人的一条线索开始的,一些爆料人本身就是新闻当事人,面对他提供的一个重大的、非常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息,记者在采写时,不光要具有“抢独家”的意识,更要具有严谨认真的态度,不能光听信消息源的“一面之词”,否则,就可能会贻笑大方,本期的案例讲堂,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由于记者只采访了单一方面的消息源而导致新闻严重失实的例子。
?
【案例综述】:
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载了一篇名为《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的报道,该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包括人民网、光明网等多家媒体的转载,一时间网络上关于习总书记打的问民生的讨论占据话题榜,新华社中国网事官方微博也对此报道的真实性予以了确认,而三个多小时后,新华社又发了一篇通稿,指出《大公报》报道不实。
【关键词】:消息来源;不实报道;虚假新闻
?
【案例内容】:
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了一篇发自北京的报道——由记者王文韬、马浩亮采写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这篇报道讲述了家住北京远郊平谷区的“的哥”郭立新在2013年3月1日晚高峰期间,偶遇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在郭立新认出习近平后,习总书记以普通乘客的身份,与郭师傅聊天,了解普通司机的生活并听取了他们对环境和民生问题的看法。到达目的地后,郭立新激动地请总书记给他题字留念。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报道迅速引发了多家媒体的跟进,包括人民网、光明网和中国网在内的多家网络媒体都对该新闻进行了转载,与此新闻相关的评论大量出现,当日的《厦门晚报》和《合肥晚报》均将关于“总书记打的问民生”的文章刊载于头版头条位置。
新华社的官方认证微博——新华社中国网事于当日下午14点07分以《交通部门证实“总书记打出租”确有其事》为标题对此事作了确认。博文中写道:“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交通部门和最先报道此事的媒体,北京市交通部门和该媒体都表示,确有此事,相关情况都是真实的。”而在仅仅3个多小时后的17点51分,新华网又发布消息,称经核实,《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的报道为虚假新闻。
随后,香港大公报发布致歉声明,就刊载不实报道一事向读者道歉,并表示将以此未鉴,用准确严谨的新闻报道回馈公众。
?
【案例分析】:
消息来源,英文中翻译为source。中文来说,简而言之,我们称之为信源。英国学者卡伦﹒桑德斯教授认为,新闻分为“日记式新闻”和“非日记式新闻”。前者就是要么是对一些可预测性活动的报道,要么就是对突发性新闻的报道。而后者则往往是记者依靠渠道(政府报告、专业图书杂志)挖掘出来的。她认为,无论哪一种新闻,记者都要依靠消息来源来获取信息。
有人说,消息来源是维持记者生命的血液。种类杂多的消息来源是记者们日常采写新闻源泉,它们是一篇篇吸引人眼球、错综复杂的新闻作品的源泉。因此,消息来源的真实性与否直接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在市场竞争之下,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愿意在新闻报道中,告知公众本条新闻的消息来源。然而,如若出现因来源消息产生的假新闻,记者又无法告知公众假消息来源何方,这不仅限制了公众对消息来源的认知,又让媒体为失实的消息来源背了“假新闻的黑锅”。
卡伦﹒桑德斯指出,记者需要消息来源,这些关系成为新闻实践中最具争议的领域之一。如何对待消息来源,是向公众开诚布公还是承担其有可能失实的风险,经常成为两难之事。
很多媒体人士认为,对待消息的来源最终还是取决于记者对消息来源的甄别。但,诸如本案例中出现的一些出自于官方的消息来源,记者又如何对待?媒体往往在对于消息来源中,都会偏向有权势的消息来源,这些消息来源从各个方面都会被认为是“权威”的象征。就如同本案例中出现的“权威”官方消息——大公报。
记者可以不依靠官方信息么?不可能。很多的新闻报道中,为了提高报道的可信性和权威性,新闻中必须依赖官方的说辞、数据、流程等等信息。因此,记者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对其依赖。
媒体对于官方消息来源的认可,是出于人性对权威的选择,但这与新闻的独立性和自由出现了偏颇。
我们在本案例中可以分析出会导致《习总书记坐我的车》这篇假新闻被各大媒体广泛传播的原因。
1.采用单一消息来源导致新闻失实:本案例中,爆料人也即新闻当事人郭立新将样貌酷似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