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苏轼论“平淡”
“平淡”是苏轼的崇尚自然的观念在文学艺术风格上的体现,他认为“平淡”是“自然”人格的流露,体现出了宋代尚平淡为“自然”而不同于唐代“清水出芙蓉”之“自然”的时代特色。
1、“平淡”的历史沿革:
(1)“平淡”作为文学范畴,始见于六朝。如钟嵘《诗品》称郭璞“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他所说的“平淡”实指“淡乎寡味”,即一种乏味干涩的平典虚淡。
(2)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也注意到了“淡”的审美意义,不仅专列“冲淡”一品,而且多处提到“淡”,如“绮丽”品“浓尽必枯,淡者属深”、“清奇”品“神出古异,澹不可收”、“典雅”品“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值得注意的是,“雅”、“丽”通常被认做“淡”的反面,而“绮丽”、“典雅”中也涉及到“淡”,由此可见,司空图已经奏响了宋人尚“淡”的先声。
(3)宋代平淡美的首倡者是梅尧臣,在《读邵不疑学士诗》中他把“平淡”作为自己所努力追求的美学风格:“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欧阳修《六一诗话》中曾说:“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难。”梅尧臣心目中“平淡”的典范有二人,一是陶渊明:“诗本道性情,不需大厥声。方闻理平淡,昏晓在渊明。”(《答中道小疾见寄》)一是林通:“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淡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尚博远,寄适于诗尔。”(《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梅尧臣所赞赏的“平淡”是一种内蕴深沉的美,他用橄榄作比:“欧阳最知我,初时且尚窒。比之为橄榄,回甘始称逆。”(《答宣闻司理》)由此可见,“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一种深远隽永的味。同时,梅尧臣还在《依韵和晏相公》中说:“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苦辞未圆熟,刺口剧菱芡。”可知“平淡”是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进入的圆熟自然的境界。
2、苏轼继承梅尧臣,对“平淡”美作了明确而深入的理性揭示,并明确意识到他喜爱的平淡之美(如唐代柳宗元、韦应物)是源出于晋代风韵的陶诗,由此,把陶诗推到了诗美理想的典范地位和无人能及的诗史颠峰。至于苏轼后推赏平淡风格的言论,终宋不衰,俯仰皆是,宋人所标举的审美理想的概念如韵、味、格、趣,也无不是以苏轼对于平淡美的阐释为基本内涵的,而且也无一不是以陶诗为典型例证的。
他在《评韩柳诗》中说: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一若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又于《追和陶渊明诗引》中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痕而实胰,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书黄子思诗集后》中说:
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超然,盖亦至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稼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首先,就其静态分析,“平淡”即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质而实绮,瘤而实腆”、“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枯淡”、“质瘤”、“淡泊”主要指素朴的外在风貌,它与色彩绚烂、雕琢繁富相对。而“膏美”、“纤橄”、“至味”主要指平淡的外貌背后,耐人咀嚼的丰韵内涵。其中既涉及艺术技巧,又涉及文化人格,它与缺乏远韵、一览无余、缺少蕴藉相对。两者水乳交融,而非人为造作,外表平淡毫无波澜,但“枯淡中有意思”(朱熹语),即一种有意思的枯淡,或如黄庭坚所说“平淡而山高水深”,包含着外相素朴内质丰富的粹美。即在质朴之中蕴有无限的华采,在凝练之中蕴有深厚的韵味,在简古之中蕴有细腻浓丽的情感,在枯稿的外表下蕴涵着丰润与华美。
其次,就其动态发展来看,平淡是一种老成美、成熟美,它既是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又是一种超然成熟、造诣极高的人生境界。因此臻于平淡美并非一嫩而就,而是须经历一个文字与胸襟的双重磨练的过程。
其《与二郎侄》中说: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
“渐老渐熟”一是在艺术实践上有一个由“气象峥嵘”到浓后之淡、老熟之淡的“平淡”的过程,是创作纯熟的表现,正象《庄子》中所说“雕琢复朴”(《庄子·应帝王》)或“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山木》);其次,它还指人的生命经历上要有一个由“奋力有当世志”到“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的历练过程。这是达至“平淡”的两个必要条件。
不但作文如此,苏轼还以陶喻书,阐释这一以贯之的道理: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考核试题及答案(含抗菌药物).docx VIP
- 血液透析耗材业化建设环评报告.pdf VIP
- 《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技术规范》DB31T 1566-2025.docx VIP
- I如何设置WiFi密码才不会被WiFi万能钥匙破解.doc VIP
-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经典题型(含答案).pdf VIP
-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pdf VIP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发指南.pptx VIP
- 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5年国培卫健、粤医云2月份基层护理培训项目考核答案(全).docx VIP
- 2025年宜昌市秭归县公开招聘5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网格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