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2019年《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纪要》”)第
63条首次采用“流动质押”这一称谓,并且规定了流动质押设立的条件,即受债权人委
托的监管人监管质物,就应当认定完成了“质物交付”,有效设立质权。但是该规定回
避深入讨论实务中争议较大的“质物”与“交付”要件,欠缺对“质物”与“交付”两
个核心要件的清晰设置,难以解决实践中关于上述要件的司法困境。2020年最高人民法
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以
下简称“《担保制度解释》”)中第55条对流动质押设立要件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亟需细化。此外,《担保制度解释》第55条提出的“控制”公示方式与《九民纪要》
第63条规定的“交付”公示相互矛盾。对此,本文聚焦流动质押制度中“质物”与“交
付”两大设立要件,针对流动质押中质物具有流动性与质物需被交付至第三方监管人区
别于传统动产质押的两大突出特征,适法性与认定标准两大基本方面展开论述。除引言
和结语外,正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实务案例为基础,分析流动质押设立过程中存在的司法困境及具体问
题。通过检索流动质押设立中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并将问题类型化后得知,流动质押设
立过程中“质物”以及“交付”两大认定环节争议频发,分别是适法根基薄弱,标准模
糊。例如,在质物方面,存在于流动的质物上设立质权是否违反物权法定原则,在数量、
权属存在瑕疵的质物上设立流动质押标准尚未统一的问题。在交付方面,存在交付对象
为第三方监管人而非债权人,债权人通过间接占有质物能否公示物权,交付地点未移转
的出质人库模式是否构成以占有改定方式设立流动质权,交付标准模糊等问题。
第二部分,梳理并论证流动质押“质押交付”的适法基础。流动质押在性质上属于
特殊动产质押制度,传统动产质押与流动质押制度存在必然的兼容点,此乃流动质押制
度具备适法性的第一大基础。但同时存在流动质押无法直接适用传统动产质押的制度的
矛盾,因此需要单独构建流动质押制度。我国《民法典》在起草过程中受到形式主义与
功能主义的反复拉扯。通过引入功能主义担保观,以物权法定原则缓和化协调该冲突,
化解了流动质押中“质物交付”特殊性带来的适法争议,为流动质押制度的适法性打下
了第二大基础。
1
第三部分,讨论“质物适格”要件的认定。首先根据《担保制度解释》第53条规
定提出流动质押中质物需同时满足能被概括描述、合理识别,以及概括描述达到合理识
别程度三大标准。其中概括描述作为识别质物的前提,《民法典》第427条的修改为选
择概括描述而舍弃具体描述质物留下了适用空间。但概括描述与客体特定原则存在着天
然的紧绷,质物被合理识别是质物符合客体特定性的关键。同时,概括描述达到合理识
别的程度需要同时符合下列四大标准:从符合客体特定性原则的角度,提出最低价值或
数量限度底线与物理位置、物理形态上相对独立存在两大标准,满足了流动质物价值特
定与实体特定上的统一;并且因未来的财产因无法达到被识别的程度不能当然被涵盖入
质押财产范围辅以现实存在,排除国家、集体所有两大消极标准。
第四部分,讨论“交付及替代方式”要件的认定。首先明确流动质押作为特殊的动
产质押坚持“交付生效主义”,排除“登记”“控制”公示。接着论证各流动质押模式
下,出于间接占有在流动质押中发生的必然性,以及公示物权上的不确定性,提出通过
双重交付弥补间接占有在公示物权上的缺憾,作为占有的体素外观。同时需要满足出让
人主观上有使受让人事实上管领出质物意思的主观标准,作为流动质押法定交付类型的
共同准则。根据出质人库模式不转移质物位置的特殊性,辅之以排除出质人独立控制、
任意处分质物的特殊交付标准。以质权的优先受偿、公示质权、留置质物三大效力为逻
辑起点,将统一共同占有作为新类型的观念交付方式纳入流动质押中交付的要件,占有
改定排除在设立流动质权的交付类型之外。
关键词:流动质押;质物适格;质物交付
2
Abstract
In2019,thefloatingpledgewascoinedbythearticle63oftheMinutesoftheNation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