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浅谈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
山西是国内最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之一,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山西省境内约有11座资源型城市,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分布。但经过长期大规模开采,“一煤独大”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这些县、市已经越来越靠近“资源枯竭城市”这个概念,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成为山西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和经济腾飞的一项战略任务。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公布,山西省的孝义市名列其中,孝义成为山西省第一座资源枯竭城市,2011年12月,国务院确定的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公布,山西省的霍州市名列其中。众所周知,煤焦是孝义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8月24日,孝义市凭借煤焦优势在当年2002个参评县(市)中跻身全国百强,名列第96位,成为山西省继河津市之后第二个进入全国百强的县(市)。一年以后,孝义市再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并由2007年的96位前移到88位,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光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被列为山西省第一个资源枯竭的城市,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更多的“孝义”上榜只是时间问题。
1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1.1各煤矿由于长期开发,大部分面临资源枯竭
资料显示,在“十五”期间,由于山西部分重点煤矿出现衰老造成矿井关闭,其衰减生产能力达1600万t。而据预测,在“十五”以后的15年内,山西省还将有更多的矿区出现资源枯竭。其中包括近1/3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其减少的生产能力将达1亿t。大同和阳泉,有数字显示,同煤集团本部的15个主产矿井中,有4个已经关闭,两个正在实施关闭破产;而位于阳泉市境内的盂县煤矿的“服役”年限最多为16年、郊区煤矿不到10年,平定煤矿稍好,剩余“服役”年限为30年。
1.2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粗放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竞争力强弱的反映。从行业构成来看,它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数量比例关系及构成状态。人均GDP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质量指标,我们引入美国当代着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所研究的产业结构变化理论,用国际上流行的按人均GDP水平分组方法,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现阶段应达到的水平和问题所在。
表1显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三次产业的比重也将随之达到一个相应协调的水平。2006年山西省人均GDP为人民币14106元,折合1389美元,与表中第8组水平十分接近。山西城市名称行政级别发展阶段主要矿业
省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依次为5.8%、57.8%和36.4%。根据经济发展一般性规律,总体来讲山西省的第一产业效率偏低,第三产业份额相对不足。
生产方式粗放,浪费严重,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煤炭平均资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该省的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10%~20%,每挖1t煤要消耗5t~20t资源,这是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07中国能源蓝皮书》披露的。
山西省产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产业结构初级化现象十分突出,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小规模产品多,有规模的产品少;普通的产品多,优质名牌产品少;这种产业初级化的现象导致了山西省产业始终处于产业链末端,产业竞争力薄弱。
1.3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存条件严重下降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依煤而兴的城市,产业多以“煤”为主,采煤、选煤、煤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单位GDP能耗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6倍。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的下沉和塌陷,引起城市建筑物、道路、桥梁的损坏,使城市地质与生存环境恶化;煤炭城市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形成以烟尘和SO2为主要危害物,严重污染城市的大气环境;煤炭开采引发地下水的输入、输出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采矿中大规模地下水的疏排,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矿井中高污染水的排放,造成周边水质的污染,从而使煤炭城市水资源遭到破坏;煤炭开采引发矿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植被破坏,从而导致煤炭城市生态绿地的贫乏;尾矿、煤矸石、粉煤灰的露天堆放,使煤炭城市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煤炭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2007年,山西省临汾市的财政收入就已经突破120亿元,其中资源性产业的贡献占很大一部分。不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山西临汾更被众人所熟知的,是其全球首屈一指的污染,被称之为“居民不能穿白衬衣的城市”,由此可见环保代价不容忽视。据山西省社科院的一项研究,从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