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节日地月的相对运动(第2课时)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⑥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原因,说明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知道化石对于追溯地球演化历史和生命演化历史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通过了解科学假说的形成过程,形成对科学假说的整体认识,初步领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3.探究实践:运用探索活动、模拟实验、阅读材料的方式获得证据,探索地球板块构造假说的形成过程。
4.态度责任: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4节《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1课时,主要介绍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的提出和主要内容,同时认识并理解地壳变动的根本原因,为更好地学习火山活动和地震提供支持。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假说的建立和意义,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思路】大陆漂移学说及证据→海底扩张学说及证据→板块构造学说及证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2023年7月14日,在墨西哥沿岸近海发生里氏6.2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位于15.1°N、93.8°W。
该地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哪些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引入课题
大陆漂移学说
探索活动:
1、用透明纸在世界地图的底图上描绘出非洲、南美洲的轮廓。
2、将两个轮廓进行拼合,你有什么发现?
分享: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吻合,几乎可拼合地一起。
猜想:魏格纳认为,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之后经过分裂、漂移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证据:轮廓的吻合、地形、化石、生物和气候证据。
思考讨论:
舌羊齿适合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地,这些地区现在并不具有适合舌羊齿生长的气候条件。这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这些大陆曾经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说明这些大陆可能位于温而偏凉的纬度地区,后来发生了漂移,逐渐漂离了原来的位置。质疑的声音: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以后,由于魏格纳没有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并不接受他的假说。
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理论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而遭到传统学者的非议。
直到近半个世纪后,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通过探索活动、阅读寻找证据,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海底扩张学说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等人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岩浆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证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模拟实验:在热水上放一块木块,并将水烧开至沸腾,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思考与讨论:
1.图4.4-4为洋中脊形成的示意图。说说洋底岩石1、2、3中形成较早的是哪个。
参考:
1.离洋中脊越远的形成时间越早,所以较早形成的岩石应该是3,最晚形成的应该是1。
2.海底扩张学说是否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它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什么问题?
参考:海底扩张学说支持大陆漂移学说,它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漂移”动力来源问题。
探索活动:根据赫斯的海底扩张学说,大西洋的面积将如何变化?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远离,还是靠拢?
参考:大西洋的面积正在扩大。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将远离。
能否用海底扩张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证据,领悟支持假说的证据需要在实践中被检验。
探索活动既是为海底扩张学说寻证,又是该学说的不足。
板块构造学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
①主要观点: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就是不同板块的分界线;
②理论基础: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③技术支持: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2、地球的六大板块:
①地球的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②世界六大板块分布:
3、证据: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 (1)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1) 学案.doc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2)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2) 学案.doc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3)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3)学案.doc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4)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4) 学案.doc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5)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 4.1 机械运动(5) 学案.doc
- 第4章 第4节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docx
- 第4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 综合测试 参考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docx
- 第4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 综合测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docx
- 第5章 第1节 认识技术与工程(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docx
- 第5章 第1节 认识技术与工程(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docx
- 第5章 第2节 像工程师那样实践(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一单元第1课时 9加几(分层作业)-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2024).doc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 单词练字帖.pdf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No Rules,No Order 单词练字帖.pdf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Keep Fit 单词练字帖.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