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高中衔接・实用文篇・第二课时.docx

语文初高中衔接・实用文篇・第二课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语文初高中衔接?实用文篇

把握作者立场

教学目标

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2.在理解语言时,能区分事实和观点,理解并准确概括其内容、观点和情感倾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

2.学会从“政治立场”“观察视角”“表述身份”三方面对作者立场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1.从“政治立场”“观察视角”“表述身份”三方面对作者立场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图关何文

猜猜这幅图与初中教材中的哪篇文章相关?

这是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家公祭鼎铭文,在初中教材中有《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与之相关。这篇文章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钟声所写的,评论性文章也是实用文的一种。今天学习初高中衔接实用文阅读第二课——把握作者立场。

衔接要求

初中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衔接要求:在理解语言时,能区分事实和观点,理解并准确概括其内容、观点和情感倾向。

以初高中教材中各一个新闻单元为例:

初中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任务一要求我们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注意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了解作者的立场与观点。

高中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要求我们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的。

延伸学习——区分事实和观点

阅读下面内容,你认为它们是事实还是观点?

这两段内容,主要是基于事实进行书写,但是其中有强烈的情感倾向,包含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我们可以在这两段文字中体会到这三种效果:

事实中包含观点

事实的对比中产生了丰富的意义空间

借由事实可以更好地表达观点

事实中包含观点——第一段选取了1937年《纽约时报》的这样一段表述——“日军将南京变成了”,和2017年“南京成为”相排列,被动和主动对比产生的区别,可以看出南京的“恐怖”是外界迫害而至,南京的“和平”是多么艰难却仍主动而成,已经让人能体会到南京这个典型城市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热爱和追求和平的精神。

事实的对比中产生了丰富的意义空间——同一座城市80年间的两种“称号”,天壤之别,表现南京80年的命运变迁。如此一来,贯通历史与现实,评论就有了穿透力,文章更具厚重感。

借由事实可以更好地表达观点——更生动的细节、更新颖的角度、更鲜活的表达、更贴近的情感、更多元的意义指向空间,就更好地让观点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实现融情入理、入脑入心。

练一练

请完成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的两道练习。

延伸学习2——把握作者立场

从刚才的延伸学习1中,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到,事实的选择背后是作者的观点和立场。那我们要如何把握作者立场呢?作者的立场由什么构成呢?

郑桂华教授将作者立场分为政治立场、观察视角、表述身份。

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可以分为四方面考虑:一是否符合国家或民族利益;二是否偏向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三是否主张进步相信科学,向往文明生活;四是否推崇健康、自然、和谐的生活趣味,利于身心愉悦。(郑桂华)

范例: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这是对匠人世界的事实概述。(事实)

就这个事实情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样固守着简单的工具、沉溺于手工的世界,是同世界脱节;但作者却认为,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有人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而作者又对此进行了反驳,极力赞扬了这种朴实高尚的精神和力量。

从政治立场上来看,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其实,反对或说误解工匠精神的人,是担忧工匠精神同世界脱节,离群索居,也是一种反对倒退,主张进步的思想。

所以这两种观点表面上都是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主张科学进步的思考。但为什么作者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更深入呢?

观察视角

看来光政治立场正确还不够,一个人的认识是否深刻、境界是否高远,还要看他采用什么观察视角。

詹勇说,如何让评论更有思想深度?可以采用“古今中外法”。

就“工匠精神”的讨论而言,工匠精神此刻可能是不动声色的、微不足道的,但是放在更广阔的时空上来看,这种保持本色的宁静才能致远,这种细致入微的钻研,才更能以小胜大,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相反,那些负面的声音,恰恰来自于短视、浮躁的态度,也就是观察视野太过狭隘。

表述身份

回到我们一开始对比的两篇新闻评论,同是新华社的两篇评论文,它们的署名——钟声和钟华论——都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两个评论类型的名字。

两个评论栏目的表述身份是不同的,也就是两个评论栏目的自我定位,包括他们针对的受众、传播的目标都有所不同。它们一个对外一个对内,一个偏重速度,一个偏重广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材中两篇文章的开头,从句式上就可以分辨出他们的不同。钟华论一文运用富有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