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固氮蓝藻-绿色木霉处理猪场沼液及其生物质利用潜力研究.pdf

固氮蓝藻-绿色木霉处理猪场沼液及其生物质利用潜力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养猪业产生大量粪污,粪污一般采用厌氧发酵法进行处理,但处理后仍会产生大

量富含氮、磷、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沼液。微藻处理被认为是较为生态环保的方式,

但也存在对沼液耐受能力有限、对化学需氧量(COD)处理不理想及藻收获困难等问

题。而国内外最新研究表明藻-菌联合处理可能克服上述缺点。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

明本地丝状固氮蓝藻能够在沼液稀释液中生长,具有易采收和产生物甲烷潜力较高等

优点,但存在需要大量自来水稀释、不能去除COD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试验

评估用生活污水代替自来水稀释沼液的效果,然后筛选能够与丝状固氮蓝藻共培养提

高藻株耐受更高浓度沼液的菌株,评估藻菌共培养对沼液污染物去除能力,并评价收

获的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潜力。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评估了6株微藻在以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稀释的10%猪场沼液中的生长状况。

结果发现生活污水稀释沼液中藻生长速率、叶绿素a含量和干重均优于在自来水稀释

沼液中的,其中藻J和藻L的表现最好。6株藻中J和L对10%生活污水稀释沼液中

总氮和氨态氮的去处效果最好,对总磷去处效果接近,而COD前期均有降低,但到

第10天浓度均接近或超过初始值,J在8天内的COD降幅最大。经综合考虑后最终

选择J进行后续实验。

(2)评估了5种有益微生物与藻J在沼液中的共生效果。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

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对藻J在沼液中的生长影响不大,而绿色木霉和哈次木

霉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绿色木霉效果更好。显微观察也发现绿色木霉菌丝和藻J的

藻丝缠绕紧密,藻细胞更饱满。

(3)评估了20%沼液中不同菌藻接种比例对菌藻生长、生物量、污染物去除的

影响。将沼液浓度提高到20%后,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藻J单独处理时藻丝基本保持完

整,但是藻丝变短,藻细胞膨大,部分细胞内容物部分缺失甚至完全丧失。菌藻1:1

接种藻丝保持长链状,部分与木霉聚集在一起,藻细胞饱满光滑,异形胞清晰。1:2

接种藻细胞和木霉都分散在沼液中,未见聚集。2:1接种藻细胞和木霉紧密地缠绕在

一起形成片状和团粒状。基于OD680、叶绿素a、Fv/Fm值和生物量结果,菌藻2:1

和1:1接种处理藻菌体生长优于单独藻处理的CK和菌藻1:2处理,其中又以菌藻2:1

I

处理效果更好。而在污染物去除方面也有同样的趋势,菌藻2:1和1:1接种处理下氮、

磷、COD和重金属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来说以菌藻2:1处理效果最优。

(3)评估了菌藻生物质在产脂质、生物甲烷和生物肥料方面的潜力。结果表明

菌藻2:1接种处理后收获的藻菌生物质的脂质含量和脂质产率均最高。脂质含量达到

干重的11.72%,为单独藻处理和单独菌处理的2倍多,而脂质产率分别为单独菌和

单独藻处理的27倍和6倍。藻菌接种处理产生物质理论甲烷产量均显著高于单独藻

的对照,但以单位挥发性固体计,不同藻菌比例接种的理论甲烷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而以沼液体积计,2:1菌藻接种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单独藻处理的3.48倍。

同时,2:1接种处理的藻菌体从单位体积沼液回收氮和磷的量和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

处理。此外,接种比2:1处理收获的生物质各重金属含量都符合国家生物有机肥料标

准。

综上,绿色木霉显著提高了藻对沼液的耐受能力。菌藻接种比2:1处理相对于单

独接藻处理,其污水处理效果、生物质积累速率、氮磷去除速率等均大幅增加。同时,

提升了所产菌藻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的潜力。

关键词:猪场沼液;固氮蓝藻;绿色木霉;废水处理;生物能源;生物肥料

II

目录

1前言1

1.1我国生猪养殖业的污染现状1

1.2猪场沼液的特点与环境风险1

1.3猪场沼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2

1.3.1物理化学处理模式3

1.3.2还田模式3

1.4菌藻处理猪场沼液的应用4

1.4.1菌藻共培养体系的类型4

1.4.3菌藻共培养体系对猪场沼液净化4

1.5菌藻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5

1.5.1生物燃料6

1.5.2生物肥料/农药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