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粱炭疽病Sorghumanthracnose
?
高粱炭疽病在国内外高粱产区均有发生,80年代以来,此病发生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据报道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30%。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穗,也可侵染茎部和茎基部。
叶片和叶鞘受害,初生紫褐色小斑,后扩大为圆形或梭形病斑,长约1cm,中央深褐色逐渐褪为黄褐色,边缘紫红色,表面密生黑色刺毛状小点,病斑可连成大片或全叶干枯,叶片提早枯死。
在穗部,可侵染小穗枝梗及穗颈或主轴,造成籽粒灌浆不良甚至颗粒无收。
病原菌还可侵染成株茎部,致使穗部和维管束严重破坏,形成茎腐病。
;病原
无性态为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
有性态为GlomerellagraminicolaPolitis。
病原形态:分生孢子盘椭圆形,周生褐色刚毛,散生或聚生在病斑的两面。刚毛直或略弯混生,褐色或黑色,顶端较尖,具3~7个隔膜分散或成行排列在分生孢子盘中。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圆柱形。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分生孢子一般具一油球。
生物学特性:菌丝体生长适温为30℃,分生孢子萌发范围为10~40℃,30℃最适。
寄主范围:炭疽病菌还可侵染约翰逊草、苏丹草等多种杂草。玉米和高粱上的炭疽病菌可以交互侵染,但高粱上的炭疽病菌还可侵染麦类,玉米上的则不能。;越冬: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内或其他寄主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初侵染菌态为分生孢子。
传播和侵染: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至寄主叶片,在有水滴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和附着胞,直接从表皮或气孔侵入,引起发病。
有多次再侵染。
发病条件:多雨年份和低洼地块发生普遍,致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田间病害严重程度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情况。;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差异比较明显,一般黄壳品种比褐壳品种抗病;叶片硅质含量高的抗病性较强。
农业防治生长期间,摘除病黄脚叶,收获后妥善处理秸秆及病残体,提倡氮磷钾合理配合使用,在砂土地增施钼酸铵可以减轻病害提高产量。实行轮作防病。
化学防治可用福美双、多菌灵药剂拌种。流行年份及时施药防治是保产的重要措施。有效药剂有:多菌灵,代森锰锌??,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高粱紫斑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