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概述;二、病因病机;肺失宣肃,卫表失和;1.主症: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2.时行感冒有明显的季节性,呈流行性,恶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疲乏无力,全身症状较重,肺系症状较轻。
3.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偏高,单核细胞增加。
;风温初起:表证消失早,主要是迅速入里化热,按温病传变规律传变,顺传按卫气营血传变;逆传则首先犯肺,立陷厥阴心包引起神昏谵语;或入厥阴肝经引起热极动风、抽搐。
;1.辨寒热:风寒表证与风热表证:辨寒热、汗出、察咽、验舌、诊脉。
2.辨兼夹:风寒、风热、暑湿。
3.辨虚实:感冒以实证为主。表证有表虚与表实;正虚邪实证主要表现在气、血、阴、阳方面。
4.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时行感冒有传染性,全身症状明显。
;本病邪在肺卫,多为实证,治取《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旨,以解表达邪,疏风宣肺为原则。
风寒辛温发汗;
风热辛凉解表;
暑湿清暑祛湿解表;
体虚感冒扶正解表(不可专行发散,重伤肺气);
至于时行感冒,因其发热,易传变,故清热解毒法是常用的重要治法。;【分证论治】;【分证论治】;3.暑湿证
证候:身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正虚邪实证
1.阴虚感冒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或寐中盗汗,头痛心烦,手足心热,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舌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2.气虚感冒
证候:恶寒甚,发热轻,无汗或自汗,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痰白,声低息短,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本节小结;速记口诀;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无痰有声称为咳,无声有痰谓之嗽,常并称。;1.外感:主要是六淫
风邪为主:风寒、风热、风燥犯肺系。
2.内伤
肺脏自病:肺气不足,肺失肃降;肺阴亏虚,肺失润降
他脏干肺:心肝脾肺肾导致肺失肃降;1.六淫
风寒袭肺——肺失宣发,肺气上逆
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风燥伤肺——肺失润降,肺气上逆
2.内伤
肺脏自病:肺气不足,肺失肃降;肺阴亏虚,肺失润降。
他脏干肺:心血瘀阻,肺气不利;肝郁气滞,肺气不降,或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脾气虚弱,肺气不足,肃降无权,或脾湿生痰,贮藏于肺;肾气不足,肺气虚弱,肃降无权,或肾阴不足,肺阴不足,肺失润降,或肾阳虚,不主水,水气上干,肺气上逆。;二、病因病机;1.主症:咳嗽,或伴有咯痰(色、质、量、味)。
2.病史:外感六淫的有表证,内伤有饮食、情志、体虚、久病病史。
3.辅助检查:肺部听诊及X线检查。
;1.与感冒:感冒以肺卫为主,表证突出。
2.与肺痨:肺痨有传染性,结合相关检查。
3.与肺胀:肺胀具有咳喘痰胀悸肿瘀的特点,咳嗽久不愈可向其发展。
4.与哮病、喘证:“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扶正祛邪,发作时治标为主,缓解时治本为主。
早期咳嗽,咯痰多者忌见咳止咳。
久咳纯虚无邪者可用收涩之品如罂粟壳、诃子肉、五味子等。;外感咳嗽(暴咳)
1.风寒袭肺
证候: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有鼻塞流清涕,或兼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酸楚等。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2.风热犯肺
证候: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稠,常伴鼻流黄涕,或有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口渴等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3.风燥伤肺
证候: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甚或痰中带血丝,咽干鼻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温燥者用桑杏汤加减,凉燥者用杏苏散加减。;内伤咳嗽(久咳)
1.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痰多,痰黏腻或浊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因痰而咳,痰出咳平,每于晨间或食后咳嗽尤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痰热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铷铯及其化合物,中国前8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份额调研数据.docx
- AQ 1064-2008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安全使用规范.pdf VIP
- 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pdf
-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pdf
- 众泰-T600-产品使用说明书-T600 2.0T 豪华型DCT-JNJ6460QT-T600车系使用手册20131201.pdf
- (2025新版本)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 自学考试专题: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复习题含答案.doc
-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及答案.pdf
- CRRT枸橼酸凝.ppt
- 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计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