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读《朝花夕拾》两文有感.doc

初中语文教学:读《朝花夕拾》两文有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朝花夕拾》两文有感

《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都编进了课本,这次在家自由阅读时就避开了,很感兴趣地读了其中的两篇《父亲的病》、《琐记》。

《父亲的病》(写于1926年10月7日),看题目作猜读,想来应该是细写父亲得什么病怎样医治结果怎样的,可看后知道,文章主角却是医生。

一开头并不写医生怎样来看父亲的病,而是写十多年前绍兴城内盛传的一个名医的故事:给一户城外人家的闺女看急病,诊费高。接着一句“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周旋”一词已透露出对这名医的否定,果然后文写到了在“周旋过程中的吃力:“隔日来一回,诊金一元四角那时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所开药方特别,新方一开,就得大忙一场”;最要紧的是病情无缓解,到最后这名医竟极其诚恳地说‘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推荐了另一位名医作自己下台的台阶。医了两年这样作罢,过程中竟然没有好转过,实在可叹当时医术之匮乏,“名医”之名不副实。

后一位医生用药有不同,但终究无多大起色,在就诊中说起这样的话来“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近6年多来,我陪着母亲看病,见效过,但似乎又停滞了,又严重起来了。我是不是在下次与医生面对面的时候应该探问医生真的有没有好办法?想想已经问过,说是有办法,但我又付不起那么高的药费。好在母亲胃口还好,心情还算好,只是我虽住得不远,却没能常回乡下陪陪她,父亲早出晚归打工,家中仅她一人一定寂寞的,妹家又远,虽然妹妹有空就多赶来但总不便的,我最应该做的事是多回母亲身边,让她多坐下来休息。医生不可不信的,但最相信的还是我们一家人一心一意好好过着日子,家人之间的真爱应该是世间最好的药。

《琐记》(写于1926年10月8日),我觉得写了两部分内容:与衍太太(作者叔祖的妻子,作者父亲去世时就是她指导着送终的)的交往;自己离开绍兴城去求学的大略过程(直至去日本留学)。前一部分我更感兴趣些。

衍太太是位识字的女人,能与孩子们合得来,有温良的母性。比如孩子们冬天捞水缸里的薄冰吃。她不像别的女人见了就大声喝止而是和蔼地笑着说“我记着,看谁吃得多”。孩子们是不会因吃这样的冰而害上什么病的,她这样和蔼的笑实际上鼓励孩子们享受到了儿童的天性,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放学回家路上见牛粪奔过去脱下衣服取回家晒干可以作烧饭用的柴,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冬天浜底头结了厚冰我们一帮孩子滑起了真正的冰,那样的时候总有几个大人(当中就有几位妇女)为我为我们叫好,虽然我曾因此被父亲责骂甚至抽打过几次,但我总感激那些叫好的大人为我刻下了宝贵的童年记忆。

但衍太太并非全美。父亲故去后,一次谈到没钱用,她说可以寻得母亲的首饰之类去变卖,作者并未去做,但此后不到一月便有作者偷了家里东西去变卖的流言传出了,使作者“有如掉在冷水里”的感觉,这间接地促成作者迈出离乡求学谋生的一步。我记忆中“衍太太”这类人对我的负作用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来,相反她们的恩我倒记着不少,而且想忘也大概是忘不了的,对于她们,我苦恼的是自己似乎还未有怎么地回报过她们,而现在我又几乎与她们远隔了,难道我要承着长久的欠疚吗?

阅读鲁迅这样的大师的作品,也总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才更有味道。因为是大师的作品,就“跪”着奉为圣明地读,我觉得反倒是对大师的大不敬,尽管我联系得不一定妥帖,但那毕竟是读出了自己,我还是感到高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