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2.pptx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2.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多元一体指中华民族的格局和文化特色。“多元”是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一体”是指各民族文化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形成共同的文化观念;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先秦时期:(1)夏商西周;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分封宗法制破坏

阶级:士的活跃

文化:礼崩乐坏,私学兴起;2、秦汉时期——形成;3、魏晋至隋唐时期——发展;材料1: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而天理几乎灭矣。

——欧阳修《新五代史》;①理学的形成;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理学的认识。;形式;书法;5、明清时期——转折;①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②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③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钳制了思想,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鸦片战争;阶段;思考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伦理观:以人为本;(1)思想表现;3.国家观:;4.思想价值:;5.人生观:;6.处世观:;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材料: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和唐朝佛学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但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了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摘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材料一:《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激励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厚德载物,要求人们以深厚的仁德之心承载万事万物。

材料二: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认知中,传统文化注重人的???性的形成和培养。《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其中“学”与“习”指的就是对于德性的修养和践行。《大学》亦是如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家庭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规范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塑造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政治生态,它对维护家庭和国家的伦理政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三: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话讲话;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到两周时期中国各地区传统墓葬头向可概括为:“东夷及其先民尚东,楚蛮及其先民尚南,西戎及其先民尚西,华夏及其先民尚北。”关中地区凤翔西村、沣西客省庄等地西周墓多为北头向,春秋时期的墓葬多为西向头。这表明(????)

A.西周时期华夏认同初步形成 B.春秋时期秦国深受戎俗影响

C.各族同源观念得到发展 D.各地区的文化传统趋于稳固;3.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毁《周礼》、疑《孟子》……不难于议经,况传注乎!”清人皮锡瑞也指出,庆历后“其时风气实然,亦不独咎刘敞、王安石矣”。这种社会风气(???)

A.有助于士人地位提升 B.阻碍变法运动的推行

C.有利于新思想的发展 D.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