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2鼻的应用解剖生理
4.2.1鼻的应用解剖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构成。
1.外鼻
外鼻突出于颜面中央,呈三棱锥体状,由骨及软骨构成支架(见图4-9),外被覆皮肤而成(见图4-10)。外鼻鼻骨左右成对,上端窄厚,下端宽薄,故外伤时易骨折。鼻尖、鼻翼及鼻前庭处的皮肤较厚,与其下软骨膜深部组织贴合较紧密,富含皮脂腺、汗腺及毛囊,是鼻部疖肿、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图4-9外鼻的骨与软骨;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感染病灶不能挤压
外鼻血液供应丰富,动脉有眼动脉与颌外动脉的分支,静脉主要经面静脉、内眦静脉与眼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可经眼上、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通,而面部静脉少或无静脉瓣,血液可反流,故挤压鼻部或上唇等面部“危险三角区”内的感染病灶或治疗不当时可引起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见图4-11)。;图4-11外鼻静脉与海绵窦的关系;2.鼻腔
鼻腔位于两侧面颅之间,为顶窄底宽、前后开放的狭长不规则腔隙。鼻腔前端起于前鼻孔,经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并以鼻中隔为界分为左、右两腔。鼻腔以鼻内孔(鼻阈)为界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1)鼻前庭。鼻前庭位于鼻腔前段,即鼻翼内面所对应的空间,与固有鼻腔以鼻内孔为界。鼻前庭和固有鼻腔黏膜交接处称为鼻阈。鼻前庭由皮肤覆盖,长有鼻毛,且富含皮脂腺和汗腺,故易发生疖肿。由于皮肤与软骨膜紧密连接,缺乏皮下组织,故患疖肿时疼痛剧烈。
(2)固有鼻腔。固有鼻腔简称鼻腔,起自鼻内孔,止于后鼻孔,由黏膜覆盖。鼻中隔将固有鼻腔分为左、右鼻腔,各有内、外、顶、底4个壁。
①内侧壁。内侧壁为鼻中隔,由软骨和骨构成,软骨膜和骨膜外覆盖黏膜。其最前下部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网,称为利特尔区(见图4-12),此处位置表浅,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图4-12利特尔区;②外侧壁。外侧壁为固有鼻腔的重要部位,构成上颌窦和筛窦的内壁(见图4-13)。外侧壁表面有3个阶梯状纵向排列的长条骨片,外有黏膜及骨膜覆盖,构成鼻甲,由下向上依次称为下鼻甲、中鼻甲和上鼻甲,其大小依次缩小1/3,前端位置递次后退1/3。各鼻甲外下方的间隙为鼻道,自下而上依次为下鼻道、中鼻道和???鼻道。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为总鼻道。;图4-13鼻腔外侧壁;·下鼻甲。下鼻甲最大,前端接近鼻前庭,后端距咽鼓管咽口仅1.0~1.5cm,故下鼻甲肿胀或肥大时常引起鼻塞,也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通气引流障碍而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下鼻道的顶端有鼻泪管开口。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的骨壁最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部位。下鼻道后端近鼻咽处的黏膜下有一表浅扩张的鼻后静脉丛,称为鼻-鼻咽静脉丛,是鼻腔后部出血的主要位置,老年人鼻腔后部出血常发生在此处。
·中鼻甲。上鼻甲附着于筛窦的顶壁、筛骨水平板或眶骨纸样板,是鼻内镜筛窦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中鼻道外侧壁(见图4-14)有两个隆起,前下为钩突,后上为筛泡,两者之间为半月裂孔。半月裂孔向前下和外上逐渐扩大为筛漏斗,前组鼻窦开口于此。额窦经鼻额管开口于中鼻道最上部,向后下依次为前组筛窦开口和上颌窦开口。现代鼻科学将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的区域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见图4-15)。中鼻甲游离缘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裂(嗅沟),嗅裂以上的鼻腔黏膜分布有嗅觉感觉神经末梢,为嗅区黏膜。其余部分的鼻腔黏膜为呼吸区黏膜。;图4-14鼻腔中鼻道外侧壁;·上鼻甲。上鼻甲最小,前鼻镜检查难以窥见,其后上方有蝶筛隐窝,为蝶窦开口所在部位。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③顶壁。顶壁呈穹隆状,借筛骨水平板与颅中窝相隔。其中段呈水平状,为分隔颅前窝与鼻腔的筛骨水平板,又称筛板。筛板上有许多细孔,称为筛孔,嗅神经穿过筛孔进入颅内。筛板窄、薄且脆,外伤或手术易误伤而致脑脊液鼻漏或颅内感染。
④底壁。底壁为硬腭的鼻腔面,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部构成。鼻借此与口腔相隔。
3.鼻窦
鼻窦是位于鼻腔周围颅骨内的骨性含气空腔,共4对。依其所在的颅骨命名,鼻窦可分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窦借自然窦口开口于鼻腔(见图4-16)。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开口于中鼻道,统称前组鼻窦。后组筛窦和蝶窦分别开口于上鼻道和蝶筛隐窝,统称后组鼻窦。临床上,若脓性分泌物聚集于中鼻道,则提示为前组鼻窦炎;若脓性分泌物聚集于上鼻道或嗅裂后段,则提示为后组鼻窦炎(见图4-17)。;图4-16鼻窦开口部位;(1)上颌窦。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为最大的鼻窦,有5个壁。
①前壁。前壁有眶下孔和尖牙窝,后者为常用的上颌窦手术进路。
②后外侧壁。后外侧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上颌窦病变破坏此壁可致张口困难。
③上壁。上壁为眶底壁,故上颌窦疾病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