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我国的地势两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去,因而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而南北的水运却困难很大。这样,在南北走向开凿人工河道便是十分必要的了。
再加上西东走向的主要河流其支流多是南北走向,而各大河的支流间又往往相距很近,其中下游更是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也十分宜于人工河道的开凿。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设计并开挖了多条人工运河,以接通天然河道,扩大航运范围。
世界上最古老运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的胥河。
胥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春秋时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亦是我国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源出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
胥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中国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据清光绪《高淳县志》记载:“胥河,吴王阖闾伐楚,伍员开之,以通松道。”胥河从苏州通到太湖,经宜兴、溧阳、高淳,穿固城湖,在芜湖注入长江,全长100多公里。
最先开凿运河的是春秋时期的陈、蔡、楚等国。当时,为了改善国与国间的交通,陈蔡两国首先开凿了一条不长的运河,将淮河的两条支流沙水和汝水连贯起来。
楚国也开凿了一条从郢都(今湖北江陵北)到汉水的水道。不过当时最重要和著名的运河则是吴国用以沟通太湖和长江的胥河、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以及沟通淮河与黄河的荷水,还有稍后魏国用以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鸿沟。
秦代最著名的运河是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它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长33公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原地区,接着又向岭南进军。
为了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水利专家史禄领导“凿渠运粮”,在五岭之上开了一条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了一些地方性运河,对后来隋唐大运河的开通起了积极作用。东汉末年,曹操先后开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
曹丕代汉建魏以后,迁都洛阳,曹魏对于运河的设施,主要是修通汴渠、开凿贾侯渠、讨虏渠和广槽渠等项运河工程。曹操曾疏浚过汴渠上游到睢阳一段,称为睢阳渠。正始二年(241年),曹魏又重新整理汴渠,这次是自上游到下游全程整修,使之可以通舟楫。
孙权在南方开凿运河,西连淮水,东接云阳,号破冈渎,这条运河是沟通今南京以东的水运网。
永康元年(300年)前后,在晋会稽内史贺循的主持下,又开凿了著名的西兴运河。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兵北伐前燕,开凿了桓公沟,这条运河被称为桓公渎,从巨野泽北出济水,在今长清县西与河水相通,故桓温能由济水入黄河。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又继续疏浚桓公渎。
唐朝对隋唐大运河进行了艰苦不懈的疏浚、修整和开凿。主要工程是:四疏汴渠,五浚山阳渎(邗沟),三治江南运河,二凿丹灞水道,三治褒斜道,疏浚嘉陵江故水道,治理灵渠,黄河汾水道(这里所举的疏浚整治次数只是个约数,实际上运河时通时塞,疏浚整治工作是经常进行的。
通济渠和永济渠
从元朝开始,国都变迁到北京,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运河漕运,设置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分别掌管运河漕运管理和运河水利管理。
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对大运河进行修建与新建的,证明了大运河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我国还有世界上最长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7公里,公元前486年开工,公元618完成,这条运河北与海河相连,南与钱塘江相接,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一个统一的水运网。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项奇迹。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程,又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期工程是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联系江淮的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也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此后,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加以延伸。
第二期工程主要是隋朝时开凿的通济渠和永济渠。具体说,一是开凿了东通黄河的广通渠,二是整治了南通江淮的御河,三是修建了北通涿郡的永济渠,四是疏浚了纵贯太湖平原的江南河。
第三期工程是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以后,为了从江浙一带运粮到京师,又要避免绕道洛阳,于是就裁弯取直,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此后明、清两代又对大运河中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改造,便形成了今天全长1700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历史意义与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