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音乐赋能乡村儿童教育
摘要: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中,结合优秀地域文化创作而成的优秀音乐资源。作为实现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把“红色”的思想融入乡村音乐教学中,发挥音乐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从而实现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弘扬光荣革命传统、继承优秀红色基因的育人目标。本文以提高乡村音乐美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阐释红色音乐资源在乡村音乐美育教学中的融入的意义、目标和具体手段,提出新时代乡村音乐美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红色音乐;乡村振兴;音乐美育;音乐教学新时代的音乐美育工作在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成绩有目共睹。但音乐美育教学资源配备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校际差别依然比较明显,加强乡村学校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优化音乐美育教学手段,仍然是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红色音乐的育人价值探源
红色音乐文化通过音乐表达革命战争年代的奉献精神、爱国品质、家国情怀的系列作品,具有体裁丰富、内容精湛、特征鲜明等艺术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不同地域风俗、语言的影响,从而打上了鲜明的民族、地域风土人情的文化烙印,形成了以城市特色文化为代表的红色音乐资源,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
(一)贴近群众生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在音乐文化层面的体现,构成了红色音乐文化育人的价值基础。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城市红色音乐就是根据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总结而来,人民是音乐作品的直接生产者。如马可创作于1943的音乐作品《南泥湾》:往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奔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在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为了更好地创作,马可亲自前往南泥湾采风,在那里,大家都在开荒、挖田、纺线,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马可的内心深受震撼,优美的旋律喷涌而出,创作完成的《南泥湾》歌舞,从词到曲都带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歌曲《南泥湾》不仅是一首红色音乐作品,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辛勤印记,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现如今,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学习家乡的红色歌曲,感受祖祖辈辈对于家乡当下生活努力奋斗的过程,能够给予学生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起高尚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从点滴中参与到国家文化发展中来,培养起主人翁意识。
(二)体现时代特征
一首红色歌曲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随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反映出的不同时代的精神品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在我党领导人民革命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优秀的红色音乐,例如田汉创作于上海的《义勇军进行曲》,其歌词表达直抒胸臆,曲调激昂奋进、铿锵有力。这首作品最初是为电影《风云儿女》而创作的,词作者是共产党员田汉。这部作品的创作充满了坎坷,在刚刚写出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歌的歌词时,田汉就在上海意外被捕。后来,狱中的田汉将歌词写在了香烟盒子的背面,传递了出来,主题歌的作曲任务交给了年轻的共产党员聂耳。聂耳在接到配曲工作时年仅23岁,他用音符抒写了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用旋律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再如歌曲《铁道游击队》描写的是山东抗日队伍的事迹,《游击队之歌》创作于山西抗日前线,这些作品都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所观所感,凝练而成的经典红色音乐,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军队与人民的精神面貌。这些红色歌曲传颂着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旋律曲调,这些音符也都深深地印在我们各族人民的血液之中。它们是流行且深刻的、是普遍且独特的、是通俗且专业的,将这些作品运用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无疑是事半功倍。
(三)传承优秀文化
红色音乐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借鉴民歌、民间秧歌小调、戏剧音乐元素,蕴含着地方深厚的音乐积淀。文化冲击背景下,红色音乐饱含着人们对国家、民族的强烈精神、文化认同与理解,因而具有强烈的育人属性与应用价值。《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根据撒尼族民歌及素材创作的混声合唱歌曲,由范禹作词、麦丁编曲。路南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总原则的民族政策。全国各地不断创作出少数民族文化作品,民族文化得到发展。每一部红色音乐作品都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能够激励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将城市红色音乐融入乡村音乐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