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大礼之议》《御定通鉴纲目三编——嘉靖三年七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大礼之议》《御定通鉴纲目三编——嘉靖三年七月》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大礼之议》《御定通鉴纲目三编——嘉靖三年七月》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明)武宗崩,无子,而孝宗弟兴献王有子,伦序当立,大学士杨廷和以遗诏迎立之,是为世宗。世宗即位,诏议追崇所生。廷和检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①,授尚书毛澄曰:“是可为据。”澄大会文武百官议,请帝称孝宗曰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妃②为皇叔母兴献王妃,自称侄皇帝。议三上三却。

今案诸臣之疏固各有说,谓宜考孝宗者,杨廷和、毛澄、汪俊及满朝诸多臣也。考孝宗之说,援引汉哀帝、宋英宗二案为据。张璁、桂萼等则谓,哀帝、英宗由成帝、仁宗预立为嗣,养之宫中,其为人后之义甚明。今武宗无嗣,大臣以陛下伦序当立而迎立之,与预养在宫中者不同。是陛下乃继统,非继嗣也。统非必父死子继也,汉文帝则以弟继,宣帝则以兄孙继,何必夺此父子之情,建彼父子之号也。

究而论之,廷和等援引汉哀、宋英二案,固本先儒成说。然世宗之立,与汉哀、宋英二君预立为储君者不同,第以伦序当立,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入继大统若谓继统必继嗣则宜称武宗为父矣。以武宗从兄不可称父,遂欲使之考未尝为父之孝宗,其理本窒碍而不通。故璁论一出,杨一清即谓此论不可易也。诸臣徒见先儒成说可据,而忘乎世宗之与汉哀、宋英不同,争之愈力,失之愈深,真属平允至当之论,可为万世法矣。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大礼之议③》)

材料二:

大礼议起,诸臣不能酌理准情,以致激成过举。自当婉言正谏,冀得挽回,乃竟跪伏大呼,撼门恸哭,尚成何景象!虽事君父,纲常所系甚重,然何至势迫安危?顾杨慎则以为仗节死义之日,王元正、张肿则以为万世瞻仰之举,俨然以疾风劲草自居,止图博一己之名,而于国事毫无裨益。

(节选自张廷玉《御定通鉴纲目三编·嘉靖三年七月》)

【注】①指汉哀帝和宋英宗即位之事。汉成帝无子,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后刘欣即位为汉哀帝。汉哀帝即位后,在议定其生父定陶恭王的尊号问题上引发争议,最终议定其生父为“恭皇”。宋仁宗无子,收养濮王赵允让之子赵曙为养子,后赵曙即位为宋英宗。宋英宗即位后,对于如何称呼其生父濮王,朝臣们展开激烈争论,最终以称濮王为“皇”等结果告终。②妃:指兴献王朱佑杭王妃蒋氏,明世宗生母。③大礼之议:即大礼议,指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场有关皇统问题的政治争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奉祖训兄A终弟及之B文C入继D大统E若谓继统国F必继嗣G则宜称武宗H国为父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却,拒绝、推辞,与《谏逐客书》中“王者不却众庶”的“却”意思相同。

B.案,考察,与《陋室铭》中“无案牍之劳形”的“案”意思不同。

C.究,探求,与《报任安书》中“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的“究”意思相同。

D.顾,表示轻微的转折,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武宗去世时没有子嗣,兴献王的儿子按照伦理次序应当继承皇位,毛澄却提议让新帝称伯父明孝宗为皇考,并改称自己的生父为皇叔父、生母为皇叔母。

B.大礼议中,认为明世宗应当尊孝宗为皇考的大臣占多数,反对的大臣以张璁、桂萼为代表,反对理由之一是继承帝统并不一定是父死子继,并以汉文帝、汉宣帝作参考。

C.“真属平允至当之论”是评价张璁的言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材料一认可杨一清的看法,认为张璁的言论是正确的,甚至可以为后世所借鉴。

D.材料二认为,大礼议事件中一些大臣并未做到依据情况、斟酌事理来规劝皇帝,他们应该学习杨慎、王元正、张种这几个人,像狂风吹不倒的草一样坚守气节。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哀帝、英宗由成帝、仁宗预立为嗣,养之宫中,其为人后之义甚明。(4分)

(2)虽事君父,纲常所系甚重,然何至势迫安危?(4分)

14.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大礼议中以杨廷和为代表的众臣在行事上的不当之处。(5分)

10.CEG【解析】(原文标点为: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入继大统。若谓继统必继嗣,则宜称武宗为父矣。)

11.A【解析】(A项,文中的“却”在语义上表示被动,意思是“被退回”或“被拒绝”,“王者不却众庶”的“却”意思是拒绝,二者意思不同。B项,“无案牍之劳形”的“案”意思是“文书”。D项,“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是“理会”。)

12.D【解析】(材料二“俨然以疾风劲草自居,止图博一己之名,而于国事毫无裨益”是对杨慎等人做法的批判,认为他们只是贪图名声,对国事无益,而不是让大臣们学习他们。)

13.(1)汉哀帝、宋英宗是由汉成帝、宋仁宗预先立为嗣子,(把)他们养在宫中,(让)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