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课时 教案 2025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doc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课时 教案 2025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一年级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2025.02.27

课题

《让我自己来整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序号

内容

分析

第三单元“幸福一家人”聚焦于学生的家庭生活,是学生认识社会关系的重要起点。本单元通过《这是我的家》《相亲相爱一家人》《让我自己来整理》《学做家务活》四课内容,以家庭生活场景为依托,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感受家人的爱、培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丰富多样的图文、故事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家庭的正确认知,体会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学会关心家人、承担家庭责任,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课标

分析

政治认同:通过感受自己整理物品带来的积极变化,初步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认同劳动的价值,培养对生活自理能力的正确认知。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懂得珍惜物品、爱护环境,培养学生有条理、有责任感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让学生明白整理个人物品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初步渗透个人责任意识与法治观念中的自我管理理念。

健全人格:在面对物品整理问题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是自己的事情,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物品负责。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家庭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他们对家庭的认识还较为浅显,可能只停留在家庭成员的表面认知上,对于家庭更深层次的内涵,如家人间的血脉联系、相互关爱以及家庭责任感等理解尚不深刻。在生活自理方面,部分学生过度依赖家长,缺乏自我管理和动手能力。然而,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渴望学习新知识,通过引导能够逐渐深入认识家庭,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生活习惯。

学习

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给小伙伴分类。

2.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初步感知整理物品重要性。

3.通过操作、实践等方式,学习分类摆放、物归原位、及时就位的整理技巧,初步掌握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独立整理的能力。

4.通过比较的方式,感受整理好习惯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愿意去尝试自己动手整理,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表彰的方式,感受体验学会整理的成就感,更加有动力坚持整理,养成整理好习惯。

学习

重难点

认识日常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学会根据它们不同作用给物品分类。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养成自觉整理习惯。

课前

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等。

2.准备一些常见的物品卡片,用于课堂互动。

学习过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放有很多物品的房间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个房间,有你喜欢的东西吗?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并回答。

以图片吸引学生,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1.?我和我的“小伙伴”

展示玩具熊、铅笔等物品的图片,用充满感情的语气介绍:“小朋友们,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小伙伴’。就像这只玩具熊,老师小时候天天和它一起睡觉,它给老师带来了很多温暖和快乐;这支铅笔,帮助老师写了好多漂亮的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呢!”

接着,声情并茂地说谜语:“两个小口袋,天天贴身带。如果带一只,就把人笑坏。猜猜这是什么呀?”“小小船儿一对,坐着客人十位。白天忙着赶路,晚上靠岸大睡。这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猜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还有哪些“小伙伴”,并分享和它们之间有趣的故事。老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分享,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邀请几位勇敢的同学上台,面向全班分享自己和“小伙伴”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分享结束后给予掌声鼓励。

2.?“小伙伴”不见了

展示一系列图片,如小朋友在杂乱的书包里翻找橡皮,房间里衣物、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书本也散落一地。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些小朋友找不到他们需要的东西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播放一段小朋友找东西的视频,视频中小朋友着急地在房间里四处翻找作业,把原本就杂乱的房间弄得更乱了,还是没找到。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视频里的小朋友找不到作业,可能有哪些原因呢?”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找不到东西时的心情,提问:“小朋友们,当你们找不到自己心爱的玩具或者要用的文具时,心情是怎样的呢?”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