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由“仕”到“隐”的情感流变:徘徊与回归
[摘要]由“仕”到“隐”是陶渊明人生阶段的缩影,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情感经历了“徘徊—回归”的流变。徘徊是因为“仕”与“隐”的艰难抉择;回归是因为本心的呼唤。《归去来辞(并序)》将他在此阶段的纠结与矛盾展现了出来,揭示了陶渊明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关头的特殊心态。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并序)》;文本解读;陶渊明;徘徊与回归
大文豪苏轼对陶渊明的诗歌和人格魅力倍加推崇,他曾评价陶渊明“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欧阳修也曾评论道:“两晋无文章,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在中国古代社会,“仕”与“隐”历来是知识分子的艰难选择,陶渊明也不例外。面对理想与现实数次碰撞、坚守初心不得的困境,是继续为官完成自己作为士大夫“兼济天下”的伟大抱负;还是皈依自我,回归自然,他徘徊于二者之间,惆怅而独悲。由“仕”到“隐”是陶渊明在艰难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抉择,《归去来兮辞(并序)》记录了他在这一场徘徊之旅中展现出来的情感流变,这不仅是陶渊明诀别官场的告别书,也是宣告他“兼济天下”梦想破灭的自白书,在这个过程中他规劝自我,走向回归。
一、徘徊:“仕”与“隐”的艰难抉择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诀别官场、皈依自然的宣言书,也是他人生中由“仕”到“隐”的重要转折点。从29岁第一次入仕,到41岁毅然决然诀别官场,陶渊明在短短10年间五度出仕为官,却又五度罢官归隐,每次为官的时间都不长,甚至在最后一次辞官时,他才做了80余天的彭泽县令,如此进进出出,令人费解。他最终辞官的原因是什么?在关键时期做出此种选择时,陶渊明又是什么样的心境?他又是怎么将自己的情感流变展现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一)“质性自然”:“隐”的本性
一心向往“隐”的本性让陶渊明无法接受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为官于他而言本来就是对其追求自然心境的绞杀。在《归去来兮辞》的序言中,陶渊明交代了自己罢官归隐的原因之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矫厉”一词在中学教材中翻译为“故作勉强”,也就是指陶渊明在做官时虚与委蛇的样子,因为自己本质是追求自然的,那做官必然会影响自己对本性的追求。这种说法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也曾直接指了出来,他形容罢官归隐的自己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而做官的自己却是“误入尘网”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显然是夸张说法,但是不这么说不足以表现出他对自己为官这件事的痛恨。据查,陶渊明之所以颇具隐逸之风,是因为年少时一直住在外祖父家,受到了外祖父的影响,从小性格上就表现出率性自然,独具魏晋风度的特点。这在他的诗歌中不难看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他对自己“隐”的本性的自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与自然融合的悠然状态。在他的诗歌里,自然和山水是寄托他隐逸情怀的介质,这给了仕途失意的陶渊明最好的心灵慰藉。接着他在序的结尾写下了罢官归家的另一个原因:适逢“程氏妹丧于武昌”,其实按照当时的风俗,妹死并不用奔丧,但相传陶渊明与妹妹感情甚笃,在悲痛之余也将此看作呼唤自己辞官的一个信号也不可谓不行。因为讨厌做官的矫揉造作,所以哪怕“饥冻虽切”他也做不到继续为官。罢官之后,一切似乎都变得好了起来,因此他说:“因事顺心,命篇《归去来兮辞》。”直接点明了创作此文的主要缘由。此外,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记录了陶渊明辞官的另一理由。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社会动荡,政治势力更换频繁,文人常常被作为政治的牺牲品而存在,陶渊明眼看着优秀的前辈们一个个沦为政治牺牲的工具,深知官场的黑暗腐败靠自己并不能有所改变。多次为官试探最终却失意而归的陶渊明、“质性自然”的陶渊明最终决定辞官,回归田园,走向他“隐”的本性。
既然厌恶官场,自己又做不来虚与委蛇的事,那辞官对于陶渊明来说应该是件喜事。在此逻辑关系下,学者历来喜欢将《归去来兮辞》的主旨定位为“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喜悦之情”,袁行霈说:“《归去来兮辞》将诗人归隐田园欢喜的状态呈现给大家。”[1]但是认真研读文本的我们不禁疑惑:既然从外在因素来说,官场黑暗腐败;从内在因素来说,陶渊明本性向往自然,为什么他要五次出仕入仕?或许有人要说:为了生计。那一次两次可以理解,五次是否有点过于夸张?
(二)“平生之志”:“仕”的追求
陶渊明多次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在序言中其实他也言明了缘由:出仕做官是因为“余家贫,躬耕不足以自给”,家里太穷,人口众多,为了温饱,所以不得不出来做官。当这个彭泽县令的好处是什么?“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皆口腹自役。”由此可见,出来做官可以缓解基本的生存问题。但是还有一处被忽略了,序言中陶渊明还写道:“深愧平生之志。”那么,他的“生平之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小学生“能说不会写”现象的审思与教学引导.docx
- 《项脊轩志》的微观宇宙:情感与矛盾的细腻织锦.docx
- 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的深层含义.docx
- 基于现代知识观的语文多维度命题与学生素养提升研究.docx
- 运用“联想生活情境法”有效地解读高考诗歌简答题.docx
- 探索“情境”和“问题”的融合路径.docx
- 小情境语文碎片化阅读的价值表征与作用机理.docx
- 具身化习作教学的理念、价值及实施策略.docx
- 思维导图高效语文课堂建构的支点.docx
- 基于黄厚江教育观的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研究及启示.docx
- 网络微短剧的文化批判与传播规律研究.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河南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名师推荐).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河南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带答案(名师推荐).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河南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附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技术批判视角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反思.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河南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含答案(模拟题).docx
-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L型水平井排采技术研究与实践.docx
- 佝偻病的健康宣教.pptx
- 脐疝的健康宣教.pptx
- 儿童慢性肉芽肿病的健康宣教.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