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运用“联想生活情境法”有效地解读高考诗歌简答题
[摘要]高考诗歌鉴赏简答题历年得分都比较低,很多考生难以全面精准地把握诗歌内涵和答题要点。这与诗歌理解本身就有难度和考生积累不足有关,更与诗歌创作特点和考生解读思维不当有关,答题存在思维缺陷。运用“联想相关生活情境法”,调动多种类型思维,具体感受生活画面情境特征,细致分析、梳理题干中所问信息,能深入透彻地理解所问问题指向的内容,精准答题。
[关键词]联想生活情境法;思维运用;高考诗歌;简答题
有资料显示,从历年高考阅卷情况看,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低,平均分仅在3~4分之间,尤其是简答题,往往是试卷中的难题之一,很多考生难以全面精准地把握诗歌内涵和答题要点,这与诗歌本身难度和考生积累有关,更与诗歌创作特点和考生解读思维不当有关。不少考生存在过度主观解读、片面理解诗意、生搬硬套术语、缺乏层次和逻辑、缺少分析和深度等问题。如何有效精准地解读高考诗歌简答题呢?笔者以2024年三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简答题为例,针对诗歌创作特点和艺术特点,发现运用“联想生活情境法”能比较有效地解读高考诗歌简答题。
一、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Ⅰ卷诗歌鉴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6.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首先找出描写泉声的诗句是颔联和颈联,然后联想相关的生活情境逐句分析。首联意思相对清晰:诗人因为喜爱庵前的一溪泉水,便带着被褥借宿庵中,从而有更多时间、更近距离地观赏泉水。在这一前提下,“溪当户”意思就应该是“这一溪泉水正好在诗人借宿的房屋门外”,“骤闻”呼应题目“听泉”,由此,诗人便开始“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久听翻疑屋是船”,“久听”说明听泉时间长,“翻疑”是怀疑,怀疑的内容是“屋是船”。前文已经清楚地交代借住在正对着溪水的房屋中,可见“翻疑屋是船”是诗人产生的错觉。为什么诗人会有这样的错觉呢?这正是理解此句的关键之处,也是解读的第一个难点。联想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帮助考生比较轻松地解读这一难点,精准答题。考生一般都接触过江河湖海、溪流瀑布,对它们的特点都有基本的认知,如果此时联想接触它们时的场景,就能体会到诗人产生了所宿之屋好像是船的关键因素是哗哗的水声,“久听”哗哗水声,使诗人产生了错觉,从诗人的错觉中可以感知到泉水充沛。水流充沛,泉声才会一直“哗哗哗”地响个不停,这就具体、清楚地解答了泉声的特点。题干要求赏析对泉声进行的生动描写,泉声一直“哗哗哗”地响个不停这一特点诗人不是直接描写的,而是通过自身的错觉间接表现的。
题干还提示“以对比的方式”描写泉声,对比又体现在哪里呢?仅仅解读一句“久听翻疑屋是船”是找不出对比的,对比表现在与“变作怒声犹壮伟”和“滴成细点更清圆”的整体描写中。“变作”表明泉声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哗哗哗”变为“怒声”,为什么泉声发生了变化呢?这是理解这道简答题的第二个难点。运用形象思维,联想相关的生活情境能很轻松、透彻地理解泉声变化的原因。考生结合以往经历能直观地感知到丰沛的水流流到地势险峻、落差较大、乱石繁多、河床狭窄等处的时候,水流会汹涌澎湃、流险湍急、浪花飞溅、轰响震鸣……联想生活情境中的这些画面,就能想到泉水应该是由平缓地势流经险峻地势,泉声便由之前的“哗哗哗”变为“怒声”——轰响震鸣之声,变化前与变化后便构成了一处对比,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考生才能进一步感知到泉声的丰富、层次与节奏韵律的美妙,就能答清楚,答具体,答透彻,答到位。
第二处对比表现在诗句“滴成细点更清圆”中。考生结合以往经历还能直观地感知到浪花飞溅的小水珠重新滴入水中的清脆、圆润、空灵之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正是这一声音的高超描写,联想生活情境中浪花飞溅的画面,考生就能具体、清晰、透彻地理解此句描写的泉声的特点了,从而进一步感知到泉水由平缓地势流经险峻地势,泉声不仅有轰响震鸣之声,还有飞溅的细小水滴落入水中的清脆、圆润、空灵之声。轰响震鸣之声与清脆、圆润、空灵之声自然是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使“怒声”“犹壮伟”,使“细点”“更清圆”。诗句“久听翻疑屋是船”“变作怒声犹壮伟”和“滴成细点更清圆”便以两处对比的方式,描写了泉声的丰富、强弱、层次分明、美妙动人,含蓄地传递出诗人对泉声的喜爱之情,既照应了首句“因爱庵前一脉泉”,又为结句“亦把湍流替管弦”作好了铺垫。
透彻理解了三句描写泉声的诗句,考生才可能精准答题,根据分值6分这一信息,得分点应该是三个:一是以产生“屋是船”错觉原因的久听的“哗哗哗”声与“怒声”“清圆”声对比,二是以“犹壮伟”的“怒声”与“细点”的“更清圆”之声对比,三是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泉声的丰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