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旨归——以统编本三上语文教材为例.docx

2025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旨归——以统编本三上语文教材为例.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旨归——以统编本三上语文教材为例

【摘要】语文课堂中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弥合了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的不足,两者互相作用,对提升阅读教学成效很有帮助。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对照,形成信息互补;突破难点,挖掘教材资源;引入资料,丰富人物形象;文本互转,阅读直观有序等多种教学手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数据、图表、符号、图解文字等,具有直观、简明、易于比较等特点。在连续性文本中融入非连续性文本,可使文本生动,富有变化,同时也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促进多维思考,下面笔者就以统编本三上教材为例阐述如何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的的教学价值:

一、图文配对,优化信息互补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和阅读活动中,连续性文本更为常见,所占比例也比较大。而非连续性文本以、表格等的形式呈现内容,较之连续性文本则更为直观。部编三上《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出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脱胎于经典故事《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属于著名的历史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所以基于这样的阅读经验,对学生初学文言文是大有裨益。文本的课后习题要求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故事的主干学生基本能把握,但是在细节方面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对故事进行整体把握,但细节的理解上显然存在偏差。如众皆弃去的“弃”,水迸的“迸”等学生的困惑处。又如文中的“瓮”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学生往往会简单的以缸代之,这和现代故事《司马光砸缸》有很大关系。而借助,给配文言,无疑是理解文本最直观的一个途径。学生通过联系旧知,品读句子,观察等思维活动,达到亲近文本,理解文本脉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体会人物品质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聚焦核心,突破教学难点

《课标》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教材中增加切实有效的。从中提炼与文本相关的信息,以此为突破点来解构文本,理解文本,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牛肚子里旅行》融合了科学知识与童话元素,是部编版一篇妙趣横生的科学童话。文章通过叙述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鼓励和帮助下顺利脱险的经历,同时传递了牛有四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的信息。

在教学文本时,对于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红头的心情变化以及青头的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人物品质,借助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比一比等教学策略,学生完全能够掌握,本文涉及的科学知识却是教学中的难点。课后习题明确了本文的核心问题:“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的路线。”学生对牛胃的构造很陌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直接让学生动手画,显然难度偏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聚焦青头说的话,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了解牛的相关知识。“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个时候不会仔细咀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牛是怎么吃草的;“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牛胃的构造;“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慢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牛的反刍现象。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提炼关键信息,再出示胃部构造图,让学生指一指,画一画,明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图,进而了解牛的反刍这一现象,有机的渗透了科学知识,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链接资料,丰厚人物形象

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其教学价值却是不容小觑的。教师要充挖掘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充实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主要讲了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把手术台当阵地,在齐会战斗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体现了白求恩。文章通过白求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周围环境等一系列的描写方法突出其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但故事背景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理解中存在隔阂。因此除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时代背景的资料,白求恩的革命历程和人生轨迹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

革命历程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1937年12月,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并主动请求组建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

1938年1月2日,他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从温哥华乘海轮前往香港。

1938年3月31日,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毛泽东接见了白求恩一行。

1938年8月,任八路军

文档评论(0)

159****31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购买前请先付费阅读,避免购买错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