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动物界第二大门。最大的软体动物大王乌贼腕展开达12m,最小的是仅长1cm的螺类。身体柔软,通常有壳,无体节,有肉足或腕。分布于各种生境,如海水、淡水、陆地。软体动物有重要经济价值:食用;药用(石决明——鲍的贝壳;海螵蛸——乌贼贝壳);许多贝壳或珍珠可用作装饰品,有些种类则危害码头和木船。有些种类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许多种类已开展人工养殖。第31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腹足纲:软体动物中最大的一类,有10万种以上。生活在海洋、淡水及陆地,以海生最多。贝壳极为发达,一般为螺旋形;头部明显,腹面有肥厚而宽阔的足,其足部常能分泌一个角质的或石灰质的厣掩盖壳口,起保护作用。第32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鲍:俗称“鲍鱼”。为海味中的珍品。贝壳螺旋退化;壳口大;无厣;足肥大。全世界有90余种,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国沿海发现7种,其中数量较大的皱纹盘鲍。分布于我国北部沿海,并已进行人工养殖。成鲍多生活在深水处,幼鲍栖息在低潮线下浅水处。食性杂,以褐藻类为主要食物。鲜食,加工罐头或鲍鱼干,售价昂贵。第33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泥螺: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体呈长方形,贝壳呈卵圆形。泥螺在我国沿海都有出产,是典型的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栖息在中底潮带的泥沙质滩涂上,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食用价值大。第34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宝螺:又称宝贝。壳的螺旋部退化,色鲜艳,富光泽。我国南海种类多。行动缓慢,白天蛰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黄昏时外出觅食,肉食性。集食用、玩赏和装饰为一身,深得人类喜爱。黑星宝螺:其贝壳光泽夺目,令玩赏者爱不释手,虽然肉可食用,但因其贝壳质优价高,采集者绝不肯将它砸碎食用,而是采到后将它埋于沙内,待它肉体腐烂后洗净售壳。黑星宝螺黄金宝螺龟甲宝螺第35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石磺:俗名土鸡、海蛤、海癞子、土海参。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资源量很大。石磺出肉率很高,可食部分占体重的66%。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第36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红螺:红螺的贝壳呈球状,高达11cm,宽9cm。壳质坚厚,表面生有肋纹及棘突。壳口内面很光滑,呈橘红色,所以便获得了红螺的名称。分布广,以渤海湾产量较高。其肉可食,贝壳是制作烟具或其他小工艺品材料。第37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玉螺:壳近球形,有紫褐色或黄褐色的斑点。肉可食用,但因其自身是肉食性动物,为海涂养殖贝类(牡蛎)的敌害之一。第38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瓣鳃纲(双壳纲):约2万种,大多海产,少数淡水产,极少数寄生。贝壳2个,瓣鳃,斧足。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多数可食用,不少种类的壳可入药,有的可育珠,有的为工业品原料,有的可作肥料、烧石灰等。第39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牡蛎:也叫“蚝”。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壳烧成灰可入药。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山东、福建、广东沿海已人工养殖。第40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文蛤:埋栖型贝类,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河口附近潮间带,以及浅海区域的细沙,泥沙滩中,靠斧足的钻掘作用有潜沙习性。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第41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贻贝:北方俗称海虹,其干制品称淡菜,是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也是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第42页,共6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竹蛏:体延长,两壳合抱后呈竹筒状,故名。栖息在潮间带至浅海砂泥底,以强而有力的斧足直立生活,将身体大部分埋入砂泥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