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中兴到末路”从阿Q的生存状况看阿Q形象的悲剧性塑造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鲁迅的精神,激起了笔者对鲁迅先生认识的
渴望,特别是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挖掘,对愚弱国民灵魂的疗救苦心,更使笔者
为之撼动。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阿Q正传》是其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
一。阿Q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中华文明的悲哀。
[关键词]为人生启蒙主义精神胜利法
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鲁迅的精神,激起了笔者对鲁迅先生认识的渴望,特
别是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挖掘,对愚弱国民灵魂的疗救苦心,更使笔者为之撼
动。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阿Q正传》是其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阿Q
的生存状况是当时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生存写照,而阿Q的性格核心——精神胜
利法,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封建统治积累的国民劣根性。阿Q的悲剧既是个人的
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中华文明的悲哀。
一、鲁迅塑造阿Q这类人物的思想渊源
鲁迅思想始终是把“为人生”作为第一要素。他的创作也始终围绕着这一人生
命题进行实践,同时他的小说创作也始终在揭示当时下层民众精神世界的畸形和
麻木。
1.鲁迅从事小说创作的起因
1933年,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回顾自己从事小说创作的原因
中写道:“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
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
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
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
的注意”。
鲁迅在这段话中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他的“为人生”是一种启蒙主义的“为人
生”。鲁迅的启蒙主义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启蒙主义,那就是反对封建愚昧,唤醒民
智。他的启蒙主义所直接针对的就是千百年来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处心积虑地推行
的愚民政策。鲁迅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思想意识上还处于蒙昧状态,那
就是“愚弱的国民”,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没有振兴的可能。
2.幻灯事件与弃医从文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发生的幻灯事件使他弃医从文。这次事件使他认识到医治
民众的精神要比医治民众的身体疾病要紧的多。他在《呐喊#8226;自序》中写
出了这次思想转变的经过:“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时期,在课堂上常会看到有关战争
的幻灯片:有一回竟在画片上忽然会看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
许多人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
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
盛举的人们。”
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年轻的鲁迅。使他认识到“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
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首推文艺。”
鲁迅小说中的启蒙思想非常突出,他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阿Q正传》中
的阿Q既是看客,又是示众材料,这不能不说与作者早年在异国的经历有关。
二、鲁迅笔下的阿Q
1.由阿Q的生存状况,反映阿Q精神胜利法的形成
小说序中说,阿Q无姓,无名,无籍贯,是给人做短工的流浪汉,所以,鲁迅从“小
说家所谓‘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
(1)阿Q的生存状况
第一,阿Q无姓,但可能姓赵。阿Q在赵太爷的儿子中秀才时说是赵太爷的本
家,“比秀才长三辈。”结果挨了秀才的嘴巴,不许姓赵。第二,阿Q无名,不知道叫
阿桂还是阿贵。所以用“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Q实
际上就像当时中国人头上的小辫子,暗含讽刺。第三,阿Q没有籍贯。因为阿Q姓
氏的不确定性,所以,籍贯就不可考证,“既多住未庄,也常住别处,所以,也“不能说是
未庄”。最后让作者“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因为‘阿’
字可以通用于任何人。
未庄社会的人们对阿Q,只是拿他开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阿Q没
有家,靠给人打短工维持生计。他很能干“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未庄社会的人们对于阿Q,也只是让他帮忙做工,其它的就再也记不起来了。
(2)阿Q的精神胜利法
①阿Q的“自尊”。阿Q无姓、无名、居无定所,却会说:“我们先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竺乾威、 朱春奎、李瑞昌: 《公共管理导论》 第十一章 法治与监督.pptx VIP
- 大班科学《会跳舞的盐》教案.doc
- 《二次函数》PPT优秀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全册全套》课件.pptx
- [中央]2024年民政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解题思路分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竺乾威、朱春奎、李瑞昌:《公共管理导论》 第九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pptx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走进西方音乐》章节测试答案.pdf
- 竺乾威 、朱春奎、李瑞昌:《 公共管理导论 》第十章 公共危机管理.pptx VIP
-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ppt课件[文字可编辑].ppt
- 第17课 物联数据需采集 课件 义务教育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