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5-
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理清作者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的方式。
3.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宠爱之情。
4.探究中国建筑对当下城市规划、建设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对待中国古建筑的问题。
自主预习
一、相关材料
1.关于作者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1924年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争论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在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后主持创建中国营造学社。主要著作《清室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主要建筑作品有:纽约联合国大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曾参与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2.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5月7日梁思成发表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争论》。1953年,在极“左”思想影响下,一些人主见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驰呼吁:“中国建筑的共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假如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心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没有被接受,并蒙受不公正对待。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二、文本研读
1.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哪些?
2.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3.什么是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4.中国古建筑是爱护还是拆毁的问题始终争论不休,谈谈你的生疏。
课堂探究
一、布置任务
我们生活在被建筑包围的城市,每天穿梭于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和我们的生活工作密不行分。我们也常常能接触到如北京故宫、皖南民居等中国传统建筑,它们历时很长,分布很广,形式多样。但是,《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类学术论文,我们大多读不懂,也不宠爱读。那么,教材编写者将这样一篇文章选入教材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把它放入本单元中?假如你是教材编写者,请写出你将这篇文章选入教材及单元的理由。
要求:可多角度思考,如单元专题、文章本身、读者(学生)、现实意义等,有理有据。
二、课堂沟通
1.小组沟通记录
?
?
2.课堂点评记录
?
?
推举理由评价表
评价项目
具体标准
评价等级
自评
师评
观点
观点鲜亮,见解独到
A
B
C
论据
精确充分,典型具体
A
B
C
语言
表达精确,简洁流畅
A
B
C
整体印象
总评
核心素养专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是相关联的。固然人们有时也会把赏识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赏识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章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日,在消费的欲望喧闹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从前“纸面”分散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赏识的深度。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当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
材料二:
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规律的同一律、冲突律与排中律。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规律”:整体观看。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依据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挨次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猎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悟图像意义。如果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赐予观者一种制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隐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正是由于阅读规律的转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2023-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0包身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科学思维需要逻辑单元检测卷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
- 202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22散文阅读任务2词句含意题__群文通练含解析.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下册.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学教案岳麓版必修2.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Unit1AnewstartPeriod2Understandingideas学案一外研版必修第一册.docx
- 2025春新教材高中数学第十章概率10.3.1频率的稳定性分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docx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3讲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含解析.doc
-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2动量定理课堂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 第四单元《人工智能初步》《第 3 课时 验证、评估和应用模型》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docx
-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docx
- 7可爱的动物 第1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docx
- 无理数课件-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 中国自动家禽切开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pptx
- 高水平人工智能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
- 中国锂离子蓄电池贸易月度监测报告(2025年1-2月).docx
- 2014年广州中考物理答案及解析.pdf
- 第七版药物化学第十一章.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