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测评A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x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测评A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2-

其次章测评(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澳大利亚(图甲)某地区降水稀有,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常常在矿井里躲避酷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乙)。据此完成1~3题。

图甲

图乙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甲所示的()

A.①地四周 B.②地四周

C.③地四周 D.④地四周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B.便利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想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B2.D3.B

解析:该组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住宅分布及特点的影响,考查从材料和图片中猎取信息、推想推断的力量。第1题,通过题干的描述可知,该类地下住宅应分布于气候干旱的荒漠地区。图中为澳大利亚,图中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第2题,由于该建筑位于地下,与空气接触少,通风不好,所以通天井的主要作用为通风换气。第3题,该建筑位于地下,受地表气温变化影响小,所以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冬暖夏凉,温差小;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在土层中修建的建筑,和图中的建筑类似。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并结合所学学问,完成4~5题。

4.与“长三角”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A.工业基础好 B.交通便捷

C.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

5.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

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亲热,竞争力越来越强

C.城镇化水平已高达60%

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答案:4.C5.B

解析:第4题,长江三角洲缺乏资源和能源,而湖北有三峡水电资源、大冶铁矿资源,湖南和江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资源丰富是“中三角”地区进展的优势条件。第5题,三城市距离较近,经济联系紧密,竞争力渐渐加强;该地区经济进展较快,但不是我国进展最快地区;该地区人口众多,农业主要是水稻种植业,商品农业不是很发达,城镇化水平不高。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力量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7.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四周迁移,主要缘由是()

①城区用地紧急,地租上涨②人口向郊区迁移③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④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⑤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6.C7.B

解析:第6题,图中市中心地租水平由低到高的三条线分别是工业、住宅和商业功能区付租力量随距离递减线,即①线是住宅功能区付租力量随距离递减线,图中显示在一环和二环路之间住宅功能区付租力量最高,则住宅功能区主要分布在一环与二环之间。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在一环与三环之间住宅付租力量最高,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7题,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占地面积大,地租成本较高,同时对交通要求较高,所以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相对较低的区域。市中心交通拥堵,二、三环路交通的改善,以及市中心地租的上涨都会使大型商场向二、三环路四周转移。

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600多年前以蚝壳做主体材料,用含有蚝壳灰、石灰、糯米饭、糖等泥合物黏结并镶嵌为墙的古建筑,称为“蚝宅”(下图)。据此完成8~9题。

8.“蚝宅”()

A.就地取材,但严峻破坏海洋生态

B.墙体棱角多,防火耐高温性能好

C.墙体牢固,可以抵挡台风侵袭

D.墙体空隙大,利于室内保湿

9.当地“蚝宅”最合理的利用方式是()

A.将当地人口迁出,建立博物馆

B.在当地大量推广“蚝宅”建设

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提高房屋利用率

D.进展房屋租赁,促进民俗旅游

答案:8.C9.D

解析:第8题,古建筑墙体的主体材料为当地的蚝壳,保留至今已有600多年,说明该建筑墙体牢固,可以抵挡台风侵袭,C项正确。第9题,传统民居利用应本着可持续进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进展。大量人口迁入、迁出都不符合当地可持续进展需求,A、C两项错误;题干中要求对保留下来的“蚝宅”进行合理利用,而非重新建设,B项错误,D项正确。

乡村重构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月以来,城镇化进程驱动我国乡村地区人地关系和地域功能发生巨大变化,宽敞乡村地域正在经受不同程度的重构历程。下图为乡村重构的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76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