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腸道菌群與腸道輻射損傷;;
腸道菌群的分類
Z共生菌
?為專性厭氧菌,是腸道優勢菌群,對宿主有益無害
Z條件致病菌
?以兼性厭氧菌為主,數量少,在正常情況下,不會致病
?是保持微生物群落生態平衡的必要組成部分
?病理情況下,細菌數量異常增多就可致病
Z病原菌
?大多數為外籍菌群,正常情況下細菌數量少,不會致病
?但數量超出正常水準,就會引起人體發病;
腸道菌群的分布;
腸道菌群的生理功能;
ü腸道菌群在腸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保護性的生物屏障,抑制病原菌的過度增殖和病毒感染;
ü促進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的發育和維護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
ü菌群的平衡能夠降低腸道致病菌的定植,抑制其與腸道上皮細胞結合和侵入,促進腸上皮細胞分泌防禦素及IgA;
ü激活免疫因數。;;
影響腸道菌群平衡的因素;
?腸道菌群對放射性腸損傷的防護作用;
輻射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p動物實驗:經5.5Gy全身照射後空白對照組小鼠便培養中總細菌數和腸鏈球菌、乳酸桿菌、革蘭氏陰性厭氧菌、擬桿菌數量明顯下降。
p臨床試驗:放射前後通過人糞便檢出的腸道菌群組成結構及菌群計數有明顯改變,其改變情況與放射相關性腹瀉的發生存在相關性。
p對細菌的定量檢測,被用來作為衡量腸道輻射損傷程度的標志物;
腸道菌群對輻射敏感性的影響
u小鼠全身致死劑量(16Gy)照射後的結果顯示無菌小鼠較帶菌小鼠對致死劑量有更高耐受性,因此認為腸道菌群的存在增加了腸道組織的放射敏感性。
u照射後病理學證實無菌小鼠小腸絨毛內皮細胞凋亡和間質隱窩處淋巴細胞滲出明顯低於帶菌小鼠
u帶菌小鼠輻照後腸道結構及其免疫功能的破壞會使腸道內致病菌更易於侵犯機體組織,加重腸道和整個機體的損傷程度。;
腸道菌群通過TLR信號通路產生輻射抵抗;
Z腸道益生菌(雙歧杆菌、乳酸菌,主要為革蘭氏陽性桿菌)
對腸道保護作用得到了多項臨床試驗的證實;
最新研究表明,糞菌移植對於放射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糞菌移植
ú“糞菌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通過膠囊、胃鏡、腸鏡等方式移植到???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
ú糞菌移植已經用於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難治性炎症性腸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頑固性便秘、嚴重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感染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征、代謝病(肥胖、糖尿病)、腸道免疫缺陷、腸道過敏等疾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