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基础教育精品课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PPT显示】
教师讲述:随着这海浪,有一只长颈鹿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见到长颈鹿,他们惊呆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瑞兽麒麟嘛。
【PPT显示】
教师讲述:瑞兽降临,让国人的幸福感爆棚,于是有了这幅著名的《瑞应麒麟图》及后人临摹的《榜葛剌进麒麟图》。那么,你知道第一只长颈鹿来到中国跟什么事件有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一、郑和下西洋
(云帆万里和声嘹亮)
【PPT显示】
朕承鸿基……恒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海波不兴天下平,于千万世扬休声(赞美声)……
——南京《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
教师提问:阅读史料,结合课本,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补充史学界关于郑和下西洋还有一种原因。
【PPT显示】
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抵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海洋之状,变态无时,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刘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之记碑》
教师提问:阅读史料,你能够提炼出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出示答案。
【PPT显示】
教师提问:
(1)何为“西洋”?
(2)最远到哪?
(3)为何能到那么远?
在学生回答“为何能到那么远?”的基础上,教师展示郑和图片。
【PPT显示】
教师提问:猜猜郑和手里拿的是什么?从而补充郑和远航依靠航海图的知识。
教师提问:阅读课本,说说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有哪些?
【PPT显示】
随后,教师以“宝船”作为过渡,引入到“物品交流”的教学环节。
教师提问:郑和船队送出了哪些宝贝呢?
【PPT显示】
教师出示答案,并出示中国从亚非国家得到的宝贝图片。
教师提问:长颈鹿日语是キリン(读音kirin),韩语是??(读音gilin),说明了什么?
关于物品方面的交流,教师小结为:“物品交流,互通有无”。
【PPT显示】
教师介绍太仓博物馆的《青花缠枝花卉菱花口盘》,用料是郑和下西洋期间从海外带回的苏麻离青,也提高了明朝烧制瓷器的技术。
【PPT显示】
教师介绍印度科钦岛上的“中国渔网”,说明中国的捕鱼技术传入外国。
关于技术方面的交流,教师小结为:“技术交流,惠及中外”。
【PPT显示】
溜山(马尔代夫):其间人皆巢居穴处,不识米谷……不解穿衣,以树叶遮其前后。
——[明]马欢《瀛涯胜览》
占城(越南):其国无纸笔之具,但将羊皮搥薄熏黑,削细竹为笔,蘸白灰书字。
——[明]费信《星槎胜览》
爪哇(印度尼西亚):国人坐卧无床凳,饮食无匙箸……凡鱼虾、蛇蚓、蛆虫等物,以火燎过即啖之。
——[明]巩珍《西洋番国志》
教师让学生尝试着翻译3段文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介绍中国宣教化于海外国家,将中华文明礼仪传播到外国。
【PPT显示】
教师介绍郑和下西洋时有部分中国人留在东南亚,和当地人结婚,形成一种特殊的融合文化“峇峇(bābā)娘惹文化”。
关于文化方面的交流,教师小结为:“文化交流,四海承风”。
【PPT显示】
教师出示英国历史学家萨姆·威利斯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对第一章“郑和下西洋”部分做总结。
【PPT显示】
教师出示明成祖“海波不兴天下平,于千万世扬休声(赞美声)……”,提问: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教师补充明成祖时西洋太平、东洋不太平,并在他去世后越发严重,引入下一章。
二、戚继光抗倭
(威镇海疆光耀千秋)
【PPT显示】
教师出示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图片,强调东南地区最为严重。
教师提问:什么是倭寇?为何倭患如此严重?
【PPT显示】
官庾民舍焚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秋词》《夜雨寄北》《潼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4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 【2025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梳理--板块二 民主与法治.doc
- 《慈母情深》第一课时.pptx
- 【2024中考道法复习】专题二法治教育 第七节学习法律常识 理解特殊保护 课件.ppt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教学设计.docx
-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课件.pptx
- Unit5 SectionA 3a-3c课件(人教九年级Unit 5What are the shi.pptx
- Unit7 Food Festival Topic1 SectionD课件(共20张PPT) 仁爱.pptx
- Unit2 Writing- rules第6课时课件--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