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项目幼儿园教师艺术(舞蹈)技能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任务1藏族民间舞任务2蒙古族民间舞任务3维吾尔族民间舞任务4傣族民间舞任务5
任务1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其特色鼓点、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知识目标1.掌握东北秧歌基本持巾法、基本手位、基本舞步及手巾花等基本舞蹈动作。2.掌握东北秧歌动律组合与挽花组合,动作协调美观。技能目标在舞动中感知东北秧歌的民俗特色,感受东北人民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对东北秧歌的热爱之情。情感目标
经验准备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欣赏东北秧歌相关视频,尝试模仿动律组合与挽花组合的基本律动。物质准备多媒体设备、摄像设备等材料准备。东北秧歌民族服装、头饰、扇子、手巾花、民族鞋等着装准备。
知识准备1.东北秧歌简介东北秧歌源于我国北方地区人民群众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高跷秧歌、地秧歌和二人转的部分技艺,通过对其元素进行提炼、加工和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东北秧歌形式诙谐、动作欢快,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2.东北秧歌的特点东北秧歌花样繁多,动作和谐优美,具有歌、乐、舞相结合的特点。它将上肢“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稳、浪、艮、俏”与下肢“快出、慢回”的动作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踩在板上,扭在腰上”的艺术风格。手巾花的技巧与特色鼓点的融合,更烘托出东北秧歌欢快、热烈的氛围。
知识点拨大鼓秧歌:大鼓秧歌在三种形式中流传最广,广泛流传于辽南地区的营口、海城及盖州等地。主要通过使用的道具与小鼓秧歌进行区分。小鼓秧歌:小鼓秧歌分天津高跷和小鼓高跷两种。表演者脚踩高51.2厘米左右的木制跷腿,因为两者都以腰鼓和手锣伴奏,所以统称小鼓秧歌。地秧歌: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表演的秧歌,现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都属于地秧歌。地秧歌又称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沈阳、抚顺一带。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
3.东北秧歌的特色鼓点东北秧歌节奏富有变化,特点之一是大量运用附点音符,尤其是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这样的音乐节奏与舞蹈“出脚快、落脚稳、膝盖带艮劲(韧劲)”的韵律特点十分协调。
课前小调查:任务准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班级以小组为学习单位,5~6人一组,组内明确分工,各小组设组长一名,合作完成任务。组别指导老师角色姓名学号细分任务完成时间组长组员1组员2组员3组员4组员5▼任务分配表任务分工
步骤一观看示范视频,并展开讨论完整地观看一遍动律组合《小看戏》与挽花组合《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视频,并讨论下列问题。问题讨论动律组合《小看戏》中运用了哪些基本动作?挽花组合《大姑娘美大姑娘浪》中的准备动作是什么?挽花组合《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动律组合《小看戏》
步骤二重难点动作练习(一)基本动作练习1.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基本体态以正步位姿势站立、双手叉腰、双膝并拢、略含胸,重心略微前倾,目视前方。基本动律基本动律包括上下动律、前后动律、画圆动律,以及下肢的双膝屈伸动律与压脚跟动律。
类型动作上下动律在基本体态下,以腰肌发力,交替带动两肋,沿下弧线扭动,重拍向下前后动律身对1点方向,保持基本体态,以腰肌发力,经下弧线横向拧动身体,使之交替向2、8点方向前后扭动,重拍向后画圆动律在基本体态下,将上下动律与前后动律连贯起来,以腰肌发力,做“∞”字形的弧线运动,重拍向下双膝屈伸动律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重拍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展示动作艮、俏的特点压脚跟动律前半拍迅速落双脚跟,后半拍提双脚跟,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知识点拨上下动律以腰为发力点,用压脚跟的动作配合完成。前踢步的“急出稳落”形成了出脚快、落脚稳、慢移重心的“艮”与“稳”的特点。“浪”是指将重心移动形成的一个个小弧线连贯起来,构成身体动律弧线形的动感。从踢步的“艮”,经落脚的“稳”,再到慢移重心“浪”的过程,使整个舞蹈在音乐的作用下,充分展现出“踩在拍上,扭在腰上”的独特韵律特征。
2.基本持巾法和基本手位(1)基本持巾法东北秧歌基本持巾法包括全把握巾和单指贴巾。全把握巾:虎口张开,从手巾花的一侧向内握住手巾中心。单指贴巾:虎口张开,握住手巾花外侧,食指伸出,贴向手巾。▲全把握巾▲单指贴巾
(2)基本手位双叉腰:双手全把握巾,大拇指向后,手背叉至腰间,双肘向前微屈双护头:双手全把握巾,向前屈臂至头两侧,掌心向上双推山:双手全把握巾,向前屈臂压腕至胸前,右上左下,掌心向外
肩前位:双手全把握巾,向旁屈臂压腕至双肩前,掌心向外小燕展翅位:双手全把握巾,压腕于小七位,掌心向下大雁展翅位:双手全把握巾,压腕于大七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幼儿园教师艺术 (舞蹈) 技能 课件 项目5 幼儿舞蹈教学.pptx
- 幼儿园教师艺术 (舞蹈) 技能 课件 项目4 幼儿舞蹈创编.pptx
- 幼儿园教师艺术 (舞蹈) 技能 课件 项目1 芭蕾舞形体训练.pptx
- 幼儿园教师艺术 (舞蹈) 技能 教案 项目5 幼儿舞蹈教学.docx
- 幼儿园教师艺术 (舞蹈) 技能 教案 项目4 幼儿舞蹈创编.docx
- 幼儿园教师艺术 (舞蹈) 技能 教案 项目3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docx
- 幼儿园教师艺术 (舞蹈) 技能 教案 项目2 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docx
- 幼儿园教师艺术 (舞蹈) 技能 教案 项目1 芭蕾舞形体训练.docx
- 节日礼品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docx
- 节日礼品行业中的女性消费者特点与消费趋势.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