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血气监测及临床意义—气体交换指标*通气血流比(V/Q):在呼吸空气理想的情况下,4L/min的通气可匹配5L/min肺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故V/Q=0.8。—V/Q失调的常见原因:肺疾患导致的肺内气道阻力分布不均和(或)顺应性分布不均;此外,肺循环的旁路分流、体位、运动等均可影响V/Q。问题一:站立位时,肺的上、中、下部气体交换的效率最高的是?同理,在仰卧、俯卧、侧卧时?正压通气时?问题二:肺上部和肺下部发生栓塞或肺泡塌陷时,谁更易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问题三:单侧肺病变(栓塞、实变)时,应采取怎样的体位以增加气体交换的效率?应注意什么?第62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气监测及临床意义—气体交换指标V/Q的失调的二种情况:①单纯的V/Q过高:较为少见,主要见于肺栓塞,一方面栓塞导致的血流灌注减少;同时,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压增高,使肺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肺动脉流出的静脉血未经氧合经心脏进入体循环,发生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改善血流灌注,可纠正高V/Q。第63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气监测及临床意义—气体交换指标②V/Q过低:呼吸衰竭患者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肺内分流,即灌注正常或接近正常,而肺单位处于低通气或无通气时,此时PO2降低、PCO2正常或升高,提高通气量只能加速CO2排出,而对PO2帮助不大;可以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改善PO2。举例:—COPD:a支气管壁增厚、扭曲(阻力增加);b肺气肿(顺应性下降);在合并感染或(或)支气管痉挛时,上述情况加重,V/Q下降,肺内分流增加,导致低氧血症发生。c代偿机制:慢性低氧血症导致肺动脉痉挛、血管壁增厚,形成肺动脉高压。一方面形成低通气、低灌注;另一方面动静短路大量开放,使V/Q趋于正常。第64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气监测及临床意义—气体交换指标注意1:V/Q失调(过高或过低),多发生于肺的局部,造成肺的某一局部呼吸功能下降,而此时整个肺的V/Q可以是正常的。V/Q过低的区域通气不足,可促进低氧血症发生;V/Q过高的区域增加无效腔,也促进低氧血症发生;改善通气可显著降低PCO2,即使部分肺组织通气不足,也能通过其它肺组织的过度通气来维持。但这种补偿机制并不能解决低氧血症,因为Hb的携氧能力(化学结合)是定值,此时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吸入氧浓度,提高肺泡氧分压(物理溶解),从而改善低氧血症。第65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气监测及临床意义—气体交换指标注意2:分流率(QS/QT):指右心排出血中未经氧合直接进入左心的血流量占心排量的比率,正常为3~5%。分流可以发生在心脏(先心病右向左分流),也可以发生在肺内(动静脉短路)。—急性呼吸衰竭时,QS/QT可以达到50%。—当QS/QT达到25%时,即使将吸氧浓度提高到50%以上或增加通气量,氧的交换功能改善也不明显,而肺泡上皮细胞发生氧中毒的风险加大;因此,对于QS/QT增加而造成的氧合下降,应使吸氧浓度维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高浓度的氧不能改善氧合,却可能加重氧中毒。第66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基本理论—酸碱平衡的调节肺与肾排H+作用的区别:1、肺只能排出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即可转化为气相的物质(CO2、H2O、酒精)肺通过排出CO2而排出H+是间接的,是将H+灭活。肾脏可直接将H+从体内排出。H2CO3H+HCO3-H2O+CO2H++OH-(PK=10-6.1)(PK=10-10)第30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基本理论—酸碱平衡的调节2、通过改变通气量,可使PACO2与PaCO2很快发生改变,从而使血液PH发生变化(调节发生快)。肾脏则通过排出H+及电解质(伴随的阴离子)来改变PH(调节发生慢)。第31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基本理论—酸碱平衡的调节(四)离子转移通过离子的转移可使H+的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细胞外液的PH;离子转移并不能排出或灭活H+,其本质是一种稀释作用,其结果减少了PH的波动,达到酸碱平衡调节的目的。*酸中毒时,细胞外液的H+增加,并向细胞内转移,而细胞内的K+、Na+移出(电中性定律);所以酸血症时通常伴有高钾血症,碱血症时情况相反;同理,细胞外液[K+]原发性改变时,也可使H+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PH。*HCO3-也可发生类似的转移,主要是HCO3--Cl-在红细胞内外的交换。第32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家长会.ppt
- 高考语文新闻类语用题讲解.ppt
- 高考化学总复习一轮精品镁和铝.ppt
- 高血压的业务学习.ppt
- 生物免疫调节.ppt
-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ppt
- 食堂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
- 电磁学基础知识.ppt
-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ppt
- 链传动种类及功能.ppt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