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如负徒幸引顾等实词的含义,以因于等虚词的用法,以及宾语前置、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蔺相如的相关事迹段落,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体会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品质,以及廉颇知错能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在国家利益面前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境界以及廉颇转变的思想根源。
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思考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现实关怀意识。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文意,体会情感。
2.讲授法:讲解文言字词、句式等基础知识,分析文章结构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文章的深层次问题,如人物性格、历史意义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增强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和精彩故事。今天我们要走进《史记》,一起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领略两千多年前赵国两位杰出人物的风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识和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篇文章中,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他们的事迹体现了非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看看廉颇和蔺相如是如何谱写他们的传奇人生的。
(二)背景介绍(3分钟)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秦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成为最具威胁的国家。赵国在赵惠文王统治时期,是一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秦国为了进一步扩张,对赵国采取了一系列外交和军事行动。本文所讲述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些事件不仅展现了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强调一些易读错的字,如缪(miào)贤肉袒(tǎn)盆缶(fǒu)等。
展示文中一些重要的节奏划分示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节奏之美。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文章围绕廉颇和蔺相如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四)文言知识讲解(20分钟)
1.实词释义
结合文中例句,讲解负徒幸引顾等实词的含义。
负:①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②则幸得脱矣(侥幸);③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只是,不过)。
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些实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给出一些包含这些实词的句子,让学生解释实词的含义。
2.虚词用法
重点讲解以因于等虚词的用法。
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于: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