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秦风.无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秦风·无衣》。
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中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感受他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和背诵,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理解诗歌中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教学难点
深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秦军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引导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准确把握诗歌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问题引导法: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古代战争题材的影视片段,如《英雄》中秦军出征的场景,画面中秦军战士身着整齐的铠甲,步伐坚定,士气高昂。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在战争年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代诗歌《秦风·无衣》,这首诗正是描绘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豪情壮志。
(二)介绍背景知识(3分钟)
1.展示秦国的地图,简要介绍秦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概况。秦国地处西北,长期与西戎等少数民族作战,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尚武的风气。
2.说明《诗经》的相关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秦风·无衣》就属于秦地的民歌。
3.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时的军中战歌,反映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和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精神。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秦风·无衣》,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诗歌的气势。在范读过程中,注意展示诗歌的节奏划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如韵脚袍矛仇,泽戟作,裳兵行,读起来朗朗上口。
2.学生跟读
学生跟随教师逐句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语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气势。
3.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师巡视,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错误。
4.指名朗读
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的优点和不足。评价内容包括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情感是否读出等方面。通过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朗读的要求,提高朗读水平。
(四)理解诗歌内容(12分钟)
1.逐句讲解
讲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提问学生岂曰无衣?这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回答:难道说没有衣服穿吗?
讲解与子同袍,指出袍是长衣,同袍表示同穿一件战袍,说明战士们相互友爱,同甘共苦。
解释王于兴师,强调王指周天子,兴师即起兵,周天子起兵抗击外敌,所以秦军战士积极响应。
讲解修我戈矛,让学生理解修是修理、整治的意思,戈矛是武器,战士们为了战争,认真修理自己的武器。
最后解释与子同仇,说明同仇即共同对敌,表现出战士们面对敌人时同仇敌忾的决心。
按照同样的方法,讲解第二、三章:
第二章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解释泽通襗,是内衣,同泽表示同穿一件内衣。
讲解偕作,偕是一起,作是起、行动,意思是一起行动起来。
第三章岂曰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泡沫轻质土汇报讲解.ppt
- 自然拼读发音规则表2016.pdf VIP
- 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发展特点研究.pptx
- 2025年上海中考英语考纲单词默写.pdf VIP
- 尚航科技-Deepseek知识测试练习测试题附答案.doc
- 2022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目标控制(水利工程)》考试题库完整版(含答案).pdf
- 建筑专业图集-05J927-1汽车库(坡道式)建筑构造.pdf VIP
- mathorcup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b题全国二等奖.pdf VIP
- 通达信分时主图显示昨日成交量、今日成交量,竞价量、开盘涨幅、今昨成交量比、星期,板块行业、概念提示。.docx
- v348欧五维修手册spx30314b发动机电控系统22l.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