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苏幕遮周邦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苏幕遮》。
理解词作的基本内容,把握词人所描绘的景与情。
体会周邦彦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如炼字、铺叙、情景交融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词作的韵律美。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析词作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借助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不同词人风格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感受周邦彦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词作内容,体会词人思乡之情。
掌握词作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炼字等。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周邦彦词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领会词作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并能结合自身感受进行解读。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美,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作的背景、字词含义、艺术手法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作。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词作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比较阅读法:将《苏幕遮》与其他思乡词进行比较,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周邦彦词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营造思乡氛围,提问学生:听到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有没有离开家乡,思念故乡的时候?
2.展示古代文人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名句,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引导学生谈谈对思乡之情的理解,从而引出课题《苏幕遮》。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周邦彦
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谨严,语言优美,在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词题材广泛,多写男女之情、羁旅之愁等。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周邦彦在汴京任职期间所作。当时他远离故乡钱塘(今浙江杭州),长期客居他乡,心中难免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词。
(三)初读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教师范读时,要读出感情,将词人的思乡之情融入到朗读中。
2.学生自由朗读
让学生自由朗读词作,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和情感。
提醒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词句,注意节奏的把握。
3.指名朗读
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教师进行点评,重点纠正字音和节奏方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从朗读中,你能初步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疏通文意(10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词作,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提出仍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答。
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
燎沉香,消溽暑:燎,焚烧;沉香,一种名贵香料;溽暑,潮湿的暑气。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侵晓,拂晓;窥,偷看。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初阳,初升的太阳;宿雨,昨夜的雨;清圆,清澈而圆正;举,擎起。
故乡遥,何日去:遥,遥远。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吴门,今江苏苏州;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五月渔郎相忆否:渔郎,作者的旧友。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楫,船桨;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指作者故乡的荷花塘。
(五)文本分析(20分钟)
1.分析上阕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回答:上阕写了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夏日清晨荷塘图。
教师总结: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依次描绘了室内燎香消暑、室外鸟雀呼晴、荷叶上初阳晒干宿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氛围。其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被誉为写荷的千古名句。清圆写出了荷叶的形状,举字则赋予荷叶以动态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荷叶在微风中亭亭玉立的姿态,展现了荷花的神韵。
提问:这几句写景仅仅是为了描绘景色吗?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这几句写景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景色,还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2.分析下阕
提问:下阕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下阕由写景转为抒情,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体现词人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