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化验单解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

•血常规简介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

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小板计数5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

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增高: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

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

贫血,出血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

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

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

等.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

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

11000~12000/μL。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

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

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

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

伤寒.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

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

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

液病等。*

•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

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

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

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

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

病;降低:免疫缺陷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

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

血.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

不大;

•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增高:结核,伤寒,疟

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

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

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

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

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

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于判断出血

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

的诊断治疗。

•MPV减少可见于脾亢,化疗后,再障,巨

幼细胞性贫血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

MPV与PLT(血小板)同时持续下降;造血

功能抑制越严重,MPV越小。

•血小板压积(PCT)=MPV/PLT。应该你的

血小板总数(PLT)或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增加所致。MPV升高,表示巨核

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

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

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

低于3.4μmol/L

•总胆红素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

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

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

•胆红素来源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

天,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为胆红

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约10%~

15%胆红素来自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

红蛋白,另1%~5%来自肝的游离血红素及

含血红素的蛋白质。血红素经微粒体血红

素加氧酶催化变为胆绿素,胆绿素由胆绿

素还原酶还原为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腔后,由肠道细菌脱氢

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每日总量约

68~473μmol)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

小部分(10%~20%)经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

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转变为胆红素,

或未经转变再随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

称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肠道重吸

收的尿胆原,有很少部分(每日不超过

6.8μmol)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

•病因发病学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

胞性黄疸;(3)胆汁郁积性黄疸;(4)先天性

非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时,生成过量非结合胆红素,

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能力,致使非结合

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