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18个必考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用作连词,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而且”或不译。2(前后成分可以互换,意思不变)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蜀道难》)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5文言虚词之一:“而”的用法及举例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而”字是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12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01(前后意思发生了改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0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译文:诸位如果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听从我来指挥)就好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译文:人如果没有诚信,那我们就不知道他可以做什么。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后面意思更进一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那么就(可以)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或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所以”。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2翻译: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来因而不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游玩的快乐。3文言虚词之一:“而”的用法及举例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010302通假字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或“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0102文言虚词之一:“而”的用法及举例通“能”:能力。(《庄子》)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翻译: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给一个官职,品行(可以)适合一乡人的(心意),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心意,能力又能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这样自视很高。2341文言虚词之一:“而”的用法及举例(一)用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方法,译为“拿”“用”等。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请其矢,盛以锦囊。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以1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凭”、“靠”或“凭……身份”。2如:3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6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5(《逍遥游》)4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020304050601如:表示动作、行为施行时所涉及的对象,译为“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于”。01如: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等。0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姚鼐《登泰山记》)4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5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用法同“于”,译为“于”、“在”、“从”。1如:2汝殁以六月二日。(《祭十二郎文》)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六年级第21课青花瓷第2课时.ppt
-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件数制和码制.ppt
-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ppt
- 日新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ppt
- 微观经济学课件第一章引论.ppt
- 数学本质概念机率.ppt
- 文字学课件第九讲:汉字的形体构造.ppt
- 拓展训练:方位寻宝游戏.ppt
- 思想品德《少年的权利》.ppt
- 第五周深度模型的优化.pdf
- 202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体育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体育标准预测试卷题目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政治标准预测试卷试卷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体育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英语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 2025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标准预测试卷答案及解析6-10.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