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主体建构不可或缺的劳动教育形态劳动教育原则与方法谈之二.docx

2025年主体建构不可或缺的劳动教育形态劳动教育原则与方法谈之二.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可或缺的劳动教育形态——劳动教育原则与方法谈之二

“建构”(construction)强调面对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学习者身临其境,积极参与,主动表征学习内容。“建构”是最好的劳动教育学习的姿势,是教育者用“抛锚式教学”,引导学习者在真实鲜活的世界里,搭建合理规范的认知体系和获得认知结果。人与生俱来是一种“未完成性”的存在,这种“未完成性”应该就是人类能主动“建构”彰显自身适应力的基础。劳动教育实践中主体建构需要教育者将劳动教育实践设计成基于习惯养成的活动、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在师生共同体的基础上完成意义建构等。

今天,公众知识中有关劳动教育的阐释与传播还远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水平,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解还远没有达到足以顺利推进劳动教育教学的水平。正因为如此,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理想、育人功效没有落地的情况司空见惯。有些地方、有些学校还停留在“课本上读劳动教育,课堂上讲劳动教育”的“纸上谈兵”状态,劳动教育成效显得十分苍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明确指出的“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劳动教育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前不久,我遇见了这样一件有关劳动教育的尴尬之事:

一位对劳动教育有着很高热情的IT企业负责人对我说,他招来了一批从事信息技术的研发和设计人员,希望得到我的劳动教育方面的理论支持,快速研制一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线上解决方案,针对当下学校劳动教育的师资、教育教学能力、课程、评价等教育资源上的不足,提供线上教学、优质课件、精品课程、典型劳动教育案例、劳动教育项目、劳动教育效果评价等,借以帮助广大大中小学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质量和工作效率。

这位负责人滔滔不绝地描述着这套“劳动教育解决方案”的完美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商机,我听了他的宏大愿景之后,忍不住告诉他: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其他四“育”不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形态,它无法全部采用虚拟世界的方式来实现,它必须“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受教育者应该,也特别有必要在真实生活的图景里构建属于自己的劳动“经验”,虚拟平台是无法整体替代劳动教育鲜活生动的现实样态的。

一、“建构”是什么

“建构”(construction)这一概念源自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哲学,是建构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它强调面对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学习者“身临其境”,积极参与,主动表征学习内容。一般情况下,学习者既要通过在真实世界的体验中“建构”一种知识,又要在“建构”的过程中“解构”(deconstruction)自己内心中已有的知识图式,具体地说:首先“建构”教学是教师通过综合分析知识体系,合理设定教学设计,采用“抛锚式教学”,又称情景教学,给学习者提供一个结构机巧、富有弹性、便于学生生成自主知识体系的真实生活场域,让学习者在沉浸式的学习中矫正自己原有的知识图式,“解构”不切合实际的“个体经验”,重新“建构”内心真实的知识图式和体系。

“抛锚式教学”本质上是教育者通过有效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建立在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生活事件上,而设计并确定这一真实事件,通常被形象地借喻为“抛锚”,一如船锚抛出后能固定船体的位置一样,“真实生活事件”也可以固化学习者的认知通道,简化认知路径,优化认知策略,提升认知成效。我们说,“建构”是最好的劳动教育学习的姿势,就是因为它能够引导教育者的“抛锚式教学”,引导学习者在“解构”不科学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在真实鲜活的世界里,“搭建”合理规范的认知体系和获得认知结果。

我们可以从“亲情劳动体验周”的劳动教育活动设计中,体悟“抛锚式教学”的真谛:

根据《意见》中“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的要求,我们在安徽艺术学院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中,设计了具有综合育人目的的“亲情劳动体验周”。具体要求是: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利用寒暑假陪伴父母“工作”一周,全程体验父母的劳动过程,全面体悟父母的劳动付出,深度体认父母劳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对父母劳动的认同和理解,达成尊重父母劳动、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目的。这一具有良好感染力的“真实生活事件”的“抛锚”,很好地锁定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互动,催生亲情共振,唤醒亲情共鸣。我们还是从下面这位学生对“亲情劳动体验周”的讲述中来感受主体“建构”的魅力。参与活动的一位女学生在“亲情劳动体验周”选择了陪自己在菜市场卖菜的母亲劳动一周。每天凌晨4点多,在浓郁的夜色中,她陪母亲蹬着三轮车去郊外菜农处选购新鲜蔬菜,然后赶回位于城区的菜市场摆摊设点,零售新鲜蔬菜。临近中午,母女二人才能收摊打烊,拖着倦乏的身躯从菜市场回家,回到家里母亲还得忙碌一家人的午餐。在菜市场这位学生不仅

文档评论(0)

159****31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购买前请先付费阅读,避免购买错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