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认知发展理论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
【摘要】课程游戏化要求将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幼儿园的课程开发中,进而设计出更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课程。幼儿教师要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计。在教学资源上,要将自然资源、数字资源、社区资源等多种资源融入课程中;在教学形式上,要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目标,设计沉浸式、探索式、创意式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要适时介入课程,引导幼儿反思,及时调整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采取区域融合法,推动幼儿综合运用知识。这样有助于引导幼儿探索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课程。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幼儿属于前运算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可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符号功能,凭借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认知特点以直观感知为主,好奇心旺盛,注意力短暂。在设计幼儿课程时,教师要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展开课程游戏化设计。课程游戏化指的是将游戏的观念与精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并运用恰当的游戏手段、游戏方法,以促进幼儿快乐学习和身心和谐发展。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满足他们本阶段的认知发展需要[1]。
一、尊重儿童心理,拓展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资源
(一)自然资源,增强感知能力
课程资源指一切能够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的条件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在课程游戏化设计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契合他们认知发展情况的课程资源。考虑到幼儿常常通过感官直接接触事物,感知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教师可以引入各种自然资源,即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自然资源能让幼儿调动五感,多方面感知事物,让感知更为敏感。
例如,在开展绘画活动“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入花园,让他们亲身感知,体会春天的美好。在视觉感知方面,教师可以让幼儿捡拾各种落叶,辨析不同落叶的形状;还可以将各种绿色树叶放在一起,让幼儿对比它们的色彩,按照绿色的深浅排序,提升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在听觉感知方面,教师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风儿吹动树叶的声音,聆听鸟叫虫鸣,并想象其画面。在嗅觉感知方面,教师可以让幼儿闻一下树叶、花朵,感知它们不同的气味。通过感知活动,幼儿挖掘到了各种不同的创作素材。在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调配色彩,试着展现出动静结合的大自然。教师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幼儿,让他们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成画面。比如:“如何才能在绘画中展现出花朵的香气呢?”接着,教师可以将自然资源引入课程,开发游戏课程。这使得幼儿能多角度感知自然界的事物,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进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数字资源,激活互动体验
幼儿一般好奇心旺盛,愿意探索未知事物,他们对数字资源常常也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数字资源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字资源,激活他们的互动体验。
在设计绘本阅读类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各种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例如,在指导幼儿阅读《龟兔赛跑》时,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乌龟和兔子的比赛,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现现实生活中乌龟和兔子的速度,让幼儿清楚地看到它们在速度上的差距。接着,教师可以播放《龟兔赛跑》相关的动画片,并在播放到关键部分时暂停,鼓励幼儿猜测后续的剧情:“请猜一猜,兔子是不是比乌龟先到达终点呢?”“兔子睡着了,乌龟有机会超过兔子吗?”在幼儿阅读绘本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互动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比如,教师可以让他们讨论:“如果你是一只弱小的小乌龟,你要如何做才能超越强大的兔子呢?”
数字资源具有集信息与图、文、音、视为一体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综合表现力,因此很容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要结合课程主题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数字资源,将其融入课程,增强他们的体验感[2]。
(三)社区资源,体验职业角色
幼儿的社会经验虽然不足,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能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个认知特点,引入社会资源,让幼儿观察社会中的各种职业,模仿并体验各种职业角色,进而促使他们逐步了解社会。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邀请消防员、医生、护士、清洁工等有明显职业特点的人员进入课堂,让他们进行一小段无实物表演,展现该职业的特点,让幼儿猜测一下这是什么职业。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和各个职业的人员互动,让他们说说自己对各个职业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娃娃社区”主题活动,并在“社区”中打造娃娃医院、娃娃餐厅、娃娃车站等各种不同的场所,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在观察模仿的过程中,幼儿逐步认识了社会中的基本职业及其工作内
文档评论(0)